跨國財務報告是指為滿足兩個以上國家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編報的公司財務報告。其編報的目的主要基于以下三個方面:(1)為順利進行國際融資而向國外投資者提供本公司的財務信息;(2)為樹立良好的國際投資者形象;(3)保持與東道國政府良好的合作。
由于目前各國的財務報告往往采用本國的會計原則或準則編報,不能完全滿足某些跨國財務報告需求者(如跨國公司的投資者、債權人、東道國政府)的要求,因而,跨國財務報告如何揭示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jīng)營業(yè)績,并將其傳遞給不同國家的會計信息使用者,成為國際會計所面臨的一個具有一定技術性的主要問題。為此,許多公司選用一些恰當?shù)目鐕攧請蟾嫜a充揭示技術,以便使跨國財務報告能更有效地被有關各方理解、接受和利用。這些補充揭示技術具體包括:
1、表下注釋
一些國家允許跨國公司按母公司所在國的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告,但同時必須在報表的注釋中注明兩國會計準則的差別及其對報表數(shù)據(jù)的影響。美國、法國、比利時、日本等國都對外國公司作出了這類規(guī)定。
2、適當?shù)姆g和折算
翻譯就是跨國公司將財務報告的語言翻譯成國外主要報告使用者的民族語言。如英國的跨國公司把寄交給法國股東的財務報告翻譯成法文,或者將法文譯本連同英文原本一同寄給法國股東。有些公司除了在語言上進行翻譯外,還在計量貨幣上進行轉換,即以報告期末匯率為標準,全部折算為報告使用者所在國的貨幣金額。折算結果的列示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只列示折算后的金額;另一種是設置兩個金額欄,分別列示折算前的原幣金額和折算后的外幣金額。
也有一些國家的公司在提供給外國讀者的報告中不作任何翻譯或折算。比如很多美國公司就是如此,因為他們認為美國的會計和財務報告準則是世界上最合理的,英語是世界通行語言,美元也是國際上最主要的硬通貨,因此,根本不需要對財務報告進行翻譯、折算或改制。法國公司由于受強烈民族觀念的影響,也只愿意提供以法語和法郎反映的財務報告。
3、提供專門信息
鑒于國外投資者不一定能夠掌握和運用別國現(xiàn)行會計標準和原則,有的跨國公司向外國報表使用者提供它們編制會計報表基礎的說明。例如瑞典阿斯特拉公司,隨著其英文版的瑞典年報附送一份英文手冊,名為《瑞典財務報表解釋說明》給非瑞典報表使用者,對其年報的報告原則特點加以解釋,使外國使用者對其報表能取得一致的理解。遺憾的是這種做法并不常見。
4、有限的重新表述
為了彌補只通過語言的翻譯了解報表的不足,有的跨國公司按照會計報告的外國使用者所熟悉的會計標準和形式,對其報告中的一個部分進行重新表述,以便使外國讀者可取得相應的資料。其采用形式主要有兩種:(1)跨國公司必須把按本國會計準則編制的收益表與按國外讀者所在國的會計準則編制的收益表中凈收益金額相協(xié)調;(2)跨國公司必須按讀者所在國的會計原則重新計算若干有選擇的財務報表項目。例如荷蘭菲利浦公司就是在將財務報告譯成英文的同時,專門將其資產負債表的股東權益部分,按照美國公認會計原則重新編制報表。這樣可使荷蘭投資者或其他會計報告的讀者了解與其當?shù)貙崉障嘁恢碌膱蟾,又可以使北美的讀者至少對股東權益部分有所了解,并可用于對比。但財務報表的重新表述,往往會改變原來報表的財務比率,從而削弱了財務報表的可比性。
5、補充編制輔助財務報表
這種方法是1975年2月會計師國際研究組(AISG)在其《國際財務報告》中提出的。該報告建議跨國公司編制兩套財務報表,即基本財務報表和輔助財務報表。前者按公司原所在國的會計準則及該國文字編制;后者則專門為其他國家的讀者編制。輔助財務報表具有如下特點:(1)遵循某一外國的財務報告準則;(2)報表的金額應折算為某一外國貨幣;(3)報表的語言應翻譯為某一外國文字;(4)審計報告按某一外國的審計準則表述。目前這一做法已為某些國家的跨國公司所采用。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1)這種報告體系使本國的會計觀點和其他國家的會計觀點都得到了承認,讀者從中獲得了更多的信息,有利于其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2)有利于會計的國際協(xié)調;(3)有利于績優(yōu)的跨國公司樹立良好的形象,從而降低籌資成本。
6、按國際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表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正努力形成世界范圍適用的會計準則,力圖消除全世界會計準則中“不需要”的差異。這一方法試圖超越一個國家的會計準則,適用世界范圍的信息使用者,所以,就不必為不同國家讀者編制單獨年報,編制一套財務報表就足以滿足全世界范圍所有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7、結束語
(1)在當代國際會計的發(fā)展中,人們對財務報告的研究日益重視。聯(lián)合國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曾先后組建過三次專家工作組,每次都以“會計和報告”(Accounting and Reporting)并列命名;諾貝斯和帕克在其主編的名著《比較國際會計》中,以財務報告作為中心概念,論述會計的國際協(xié)調;英國1990年重新組建的會計準則委員會(ASB)將其發(fā)布的準則直接稱為《財務報告準則》。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探討跨國財務報告的補充揭示技術是非常有意義的。
(2)盡管象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這樣的組織做了很多工作,但目前還不存在一整套能為各國都接受并可付諸實踐的會計準則。而且,人們越來越明確地感到:對會計確認、計量規(guī)則的變動,要比對會計報告揭示要求的變動難得多。因此,為使會計國際化而作出的許多努力都遇到了挫折。然而,正是這種挫折促使人們要求更多和更好的跨國財務報告。一家公司可以在不放棄本國會計的“根基”的情況下,進行財務報告的補充揭示而更加國際化?鐕攧請蟾娴难a充揭示應是目前解決國際會計兩難處境的一種現(xiàn)實辦法。
(3)需要指出的是,現(xiàn)有的各種跨國財務報告的補充揭示技術都不是十分完美的,采用這些技術時都必須謹慎地對待這些方法所存在的局限性。而克服這些局限性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增加披露,即增加對各國會計準則差異,差異產生的原因,以及差異的影響做出必要的說明。從跨國財務報告日益重要的地位以及國際協(xié)調的發(fā)展狀況看,我國會計準則的發(fā)展方向應是對公司財務報告進行規(guī)范,在對會計結果作出規(guī)定的同時,積極研究其補充揭示技術,從而使財務會計的“產出”——財務報告盡可能與國際慣例接軌。
[責任編輯: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