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2日,我們社會實踐隊穗粵靜好隊乘車前往東濠涌博物館,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參觀學習東濠涌整治改造工程。東濠涌博物館設在越秀北路的民國建筑內,坐落于越秀北路的綠蔭之間。紅磚小樓房之內,裝載著東濠涌的悠長歲月。博物館分為“東濠溯源”、“東濠蘊夢”、“東濠哭泣”、“東濠新篇”四個專題,集中記錄和展示了廣州迷人的河涌歷史文化和近年來東濠涌變身親水休閑生態(tài)文化長廊的整治效果。小漁船、犬吠雞啼、橋頭小攤、涌邊小憩的人們……“東濠上河圖所描繪的生動畫面,向我們傳述久遠年代以前東濠涌淳樸純真的河涌文化。這應該是城市在發(fā)展過程中需要保護并傳播的非物質財富,而作為文化載體的東濠涌,也應該得到保護。因此,無論是從改善居民生活環(huán)境的物質需求上看,還是從城市文化傳承出發(fā),整治東濠涌都是刻不容緩的民生建設工程。
事實上,政府相關部門在東濠涌的整治上下了很大功夫,效果顯著。且看東濠涌在最近十年的變化。走進東濠涌博物館一樓的展廳,引入眼簾的是“東濠涌的前世今生”,這里展示了東濠涌改造前后的狀況。我望著這組對比鮮明的圖片,竟不敢相信這是同一條河道的模樣。前世的東濠涌,就是污濁的一潭死水。而今生的東濠涌,河水清澈見底、兩岸磐石錯落有致、潺潺的流水和綠植相映成趣。一旁的大屏幕上還播放著習近平總書記對東濠涌改造工程的殷殷囑托。2012年習總書記視察東濠涌,他表示:“東濠涌以及遍布廣東各地的綠道,都是美麗中國、永續(xù)發(fā)展的局部細節(jié)。如果方方面面都把這些細節(jié)做好,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就能實現。”當時,初見成效的東濠涌整治工程受到極大鼓舞,以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為指導,繼續(xù)加大整治力度,把城市建設得更加宜居。東濠涌的治水措施主要分為五部分:一是控源。整治“散亂污”場所,拆除違建,洗樓洗管;二是截污。有序推進實施合流渠箱改造、排水單元達標攻堅等工作,實現“污水入管(廠)、清水入河”,有效提高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三是美化。打造親水景觀,區(qū)域觀景提升;四是機制。持續(xù)推進水環(huán)境治理體制機制改革創(chuàng)新,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逐步完善水環(huán)境治理體系,推進水環(huán)境治理體系現代化,形成“河長領治,上下同治、部門聯治、水陸共治、全民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治水新格局。五是管理。推廣使用“廣州河長APP”等信息化平臺,實現河湖管理信息共享、河湖水環(huán)境共治。整治東濠涌從來都不是嘴上功夫,而是落實為一樁樁事情。展廳內有一面墻上滿是洋溢著笑容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里的人都是東濠涌整治工程所惠及的居民,發(fā)自內心的笑意讓我們更加明白東濠涌整治工程的意義所在。我想,這也是習總書記最希望看到的結果。
參觀完東濠涌歷史博物館,我們懷著期待的心情,來到位于博物館后的河段邊,一睹東濠涌在整治后的真容。我們團隊一行人坐在東濠涌邊上的石階上,細細觀察這整治后的河涌:由大塊石頭堆砌的兩岸之間,河道蜿蜒輾轉,流水潺潺流淌,其間偶有幾條小魚在石縫中溜過。有不少小朋友在父母的陪同下,帶著撈魚網在涌邊捕魚作樂。望著眼前水清岸綠魚兒游走、黃發(fā)垂髫悠然自得的一幕,誰能把東濠涌與臭水溝聯想到一塊呢?當時有兩個小男孩格外活潑,在河涌里追著小魚小蝦一通亂跑,互相嬉戲打鬧,好不愜意。“快看!這兒有螃蟹。”循著小男孩的聲音,我們湊近去看小螃蟹。“你會把抓到的小動物都帶走嗎?”其中一名隊員問小男孩。“不,等會兒我就把它們都放回水里。”小男孩的回答雖在情理之中,卻還是讓我微微吃驚。小男孩在意識里就有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概念,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常記心間,小小的對話細節(jié)令我動容。這平凡的一角,是整個東濠涌現今的縮影,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體現得淋漓盡致。
如今的東濠涌,如一條纏繞著廣州城綠色綢帶,所到之處都留下花香鳥語、碧水清風,為城市增添一份生氣。其實東濠涌的整治過程不僅僅是環(huán)境的改善,更大的意義在于鼓勵創(chuàng)新機制,為城市發(fā)展煥發(fā)新活力提供動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治水工程任重道遠,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我們應該學習東濠涌整治工程中可持續(xù)可發(fā)展經驗,運用到更高更廣的空間中,用行動講好生態(tài)建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