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訪過程中,團隊成員先后采訪了幾位年過八旬的移民老人,了解了移民的規(guī)模,對移民的原因、搬遷的過程、遷移后的生活狀況和如今的變化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實踐團隊的成員們邊聽、邊記,積極認真的聽老人們講述當年移民的狀況,用心去感受移民的偉大精神,努力的去傳承移民精神。
“蘆葦墻,泥巴塘,四根磚柱一間房。”這句話是記在柴湖移民紀念館內(nèi)的一句民謠,向我們描述了當時住房的情況。據(jù)村里的第一代移民介紹,來柴湖的路上是坐船的,途徑丹江和襄樊。一路上都是國家給提供吃的,“路上給我們吃的還是肉絲面條呢,都是國家給我們的嘞”,回憶起這些前營村的老人們臉上不禁浮起笑容。當初搬遷來柴湖時這里到處都是蘆葦蕩,地勢高的地方還好,地勢稍低一點還有大片的積水。“那個時候剛到這里沒吃的,沒喝的,水都是含硝含堿的水,喝不成,好多人因為這得了食道癌!”移民老爺爺跟我們說起這些時一臉的難過。“后來,國家知道我們的難處,給我們每個月每戶分二十八斤米。白天我們就去開荒地墾田,國家還給我們發(fā)播種的種子,知道我們難,處處幫我們。后來慢慢的干,生活就越來越好了。”實踐隊的隊員們安靜的聽著老移民說著這些往事,說到難處的時候老人的眼中還有熱淚落下。
圖為采訪老人照片。肖鈺倫 攝
接著,實踐隊員們還去參觀了移民舊居。墻是泥巴和著蘆葦桿,地是泥巴地,“刮風下雨往外跑,冷的慌,坐屋里,嚇得慌”。這樣艱苦的住宿調(diào)件令大家都沉默了,這一刻,那些移民們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令人無比的敬佩。
圖為移民舊居景觀還原區(qū)、王瑛雪 攝
“我們現(xiàn)在的新城、花卉基地和工業(yè)園區(qū),發(fā)展的多好呀。每個村子都蓋起了小洋樓,村里都修起了瀝青馬路,這都多虧了黨和政府對我們的重視。沒有國家政策的支持哪有我們今天這么好的生活吶!”這段話是酌水知源暑期社會實踐隊隊員走訪時一位老移民告訴隊員們的。
經(jīng)過這幾天的參觀和走訪我們對移民的情況大概有了詳細的了解,第一批老移民是真正偉大而不能忘記的人,“吃水不忘挖井人,而你們就是挖井的人”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移民縣河南淅川調(diào)研時對老移民們說的。在湖北省各級黨委政府關懷、指導下,老一輩移民發(fā)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聽黨話、跟黨走,舍小家、為大家,背井離鄉(xiāng)、移民到大柴湖,經(jīng)過50多年的艱苦奮斗,經(jīng)過千辛萬苦,克服了種種困難,終于在大柴湖安了家、扎了根。沒有他們無私的付出就沒有今天欣欣向榮的大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