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寧波財經學院“夕陽紅”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來到寧波奉化西塢街道蔣家池頭村的“孝膳堂”進行志愿服務。了解這些老人特別是獨居老人的需求和生活現狀,為后期實現“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依”進行調查研究。
“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huán)”在還沒來到蔣家池頭村前,為對村莊有進一步的了解,曾偶然在瀏覽器上搜尋時發(fā)現了這句對蔣家池頭村的描述,但當時也只能憑著想象來盡可能地還原詩句中所描述的,然而當我真正走進村莊的那一刻,我深深地被蔣家池頭村的自然之美所震撼。
穿過大石坊,進入村內,行走在淳樸厚重的閭巷間,一些由橢圓形大小不一的卵石壘砌成高高墻基的舊民宅映入眼簾。屋脊上整齊烏黑的古瓦,斑駁陸離的山墻,柱礎,充斥著歲月裂痕的古銅色墻門,夾縫中吃力地攀爬著三三兩兩青苔、小草的屋后小溝壑,在陽光照耀下,像久歷風霜仍然精神矍鑠的老人,巋然屹立,厚重而安祥訴說著曾經的滄桑與榮耀。而周遭新建的小康住宅,則展示著小村的驕傲和時代前進的步伐。村中有一湖,名曰金溪湖。金溪狹仄如練,細長似帶,溪水澄沏、游魚可數,橋、湖三者融為一體,美輪美奐,整個村莊無不展露其古樸自然之美。
為深入探究蔣家池頭村的由75個志愿者撐起的“幸福食堂”的運作模式。我們實踐團隊成員在志愿者的帶領下積極在食堂中為老人們服務,在志愿服務中,我真正感受到了來自老人們的真誠與熱情,當我還沉浸在該如何向爺爺奶奶們開口解釋我們到來的原因的無措中,一位年邁的爺爺率先打破了我的思緒,“小姑娘,你們是在這邊做志愿者嗎?”爺爺溫柔又緩慢的語氣,讓我瞬間放下了懸著的心,在之后的志愿服務活動中,我與爺爺奶奶們的交流就更加自然了。“奶奶,這里的飯好吃嗎,合不合您的胃口啊”,我詢問道。“好吃!我每天都來這里吃飯,尤其是這里的清蒸鱸魚,我每次來都惦記著這一口,而且價格也和優(yōu)惠,才四塊錢,廚師的手藝也很好的,哈哈”,奶奶激動地說到。聽到這番話,我臉上也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原來幸福真的也會傳染。通過這次志愿服務活動,我也簡單的地了解到了“孝膳堂”的運作機制,以及老人們對于“孝膳堂”的看法。
在志愿服務活動后,我們拜訪了池頭村黨支部書記陳倫并進行了簡單的采訪。采訪完畢后,陳倫書記還帶著我們走進了不同情況的老人家中,進行溝通交流,詢問老人們的生活狀況、每天的生活狀態(tài)是否良好、希望村里做出哪些改進、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幫助等等。但總是事與愿違,理想和實際情況終究是有所偏差的,在村內進行采訪詢問時發(fā)現老人們大多都不會講普通話,而在日常交流中都是用寧波當地的方言,這就使我們困惱不已,因為我們團隊只有兩個是寧波人,這就嚴重阻礙了我們與老人們的交談溝通。但好在之后,團長了解到這一情況并重新分配了任務,身為我們團隊中為數不多的寧波人,與老人們溝通交流便成為了我的首要任務,但這對我來說無異于一個莫大的挑戰(zhàn),因為自身性格內向的原因,我不知道怎么開口去與老人們交談。在發(fā)現我的異樣之后,我的隊員們不斷地鼓勵我要勇于嘗試,不要緊張,并且也給我提供了許多方法,在大家的鼓勵下,我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在掌握了方法之后,我發(fā)現與他人溝通交流也不過如此,沒有我想象中的這么困難,最后我成功戰(zhàn)勝了我自己,也順利完成了今天的走訪環(huán)節(jié)。但在走訪過程中,最讓我心痛不已的是,有些在表面上看似開朗和藹的老人,實際上在內心的最深處藏著她們對陪伴的強烈渴望,但他們不得不表現得無所謂的樣子,僅僅只為讓家中的孩子們放心。
三下鄉(xiāng)是一段路,時而坎坷,時而沿途風景獨好。它好像教會了我,沒有一個人的前進道路是一帆風順的,即使是在大海中穿梭自如的船也難免有所顛簸,因此生活中難免受傷、失敗,但那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因此而一蹶不振,失去了方向。所以在下次遇到挫折時,我不會再失去方向,我會一直堅持,因為我想要欣賞到那獨特的風景。
此次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也讓我真正體會到了在遇到困難時團隊的團隊精神、遇到挫折時隊員之間真誠的友誼、 遇到未知時我們一起勇往直前的勇氣,以及不斷地挑戰(zhàn)自我,我想這可能就是這次三下鄉(xiāng)真正想要教會我們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