輾轉三地,經(jīng)過三天的長途跋涉,8月1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核氫平”宣講團成員譚煜洋成功抵達貴州省安順市鎮(zhèn)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革利鄉(xiāng),在革利鄉(xiāng)中心學校進行為期15天的支教宣講活動,以“兩彈一星”為核心課程同時包含對“華龍一號”核電站模型的有關講解,給予革利鄉(xiāng)中心學校的孩子們最溫暖的陪伴。
首先,譚煜洋同學向孩子們講述了原子彈和氫彈的原理。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解釋了原子核的結構和裂變的過程,讓孩子們理解到這兩種武器的強大威力。緊接著,譚煜洋同學為孩子們重點介紹了我國的兩彈元勛—“王淦昌,鄧稼先,郭永懷等人”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如何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成功研制出這兩顆“大國利器”。 之后,其向孩子們講述了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誕生。為廣大孩子們描述了我國航天事業(y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fā)展歷程,以及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fā)射。在最后,譚煜洋告訴廣大孩子們,這顆衛(wèi)星不僅是我國航天事業(yè)的開端,也是我國科技實力的象征。
宣講團成員向孩子們講解兩彈一星 吳科粒攝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人家能做到的,不信我們做不到”。宣講隊員譚煜洋在向學生們講述“兩彈一星”的故事時,積極引導學生們參與其中,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交流,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兩彈一星”精神,增進了師生、學生間的友誼。這種鄉(xiāng)村文化和紅色文化有機融合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們推開了一扇了解文化根源的大門,激發(fā)了他們對文化與歷史的傳承意識。
身赴西部,筑夢貴州對山核氫平宣講團的成員來說,更像是一種使命。今年,是宣講團中的支教隊員譚煜洋第二次來到革利鄉(xiāng)中心學校,對周圍環(huán)境的熟悉感使其忘卻了旅途的疲憊,以飽滿的熱情快速投入到“兩彈一星”精神的宣講以及支教活動中去,希望盡可能多的為孩子們帶去知識與歡樂以及搭起他們內(nèi)心當中的那一座“紅色”橋梁。
(學生記者 譚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