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就跟隨國家電網給出的三個問題談談這一鄉(xiāng)村氫能工程。
一、為何要選址浙西南山區(qū)開展氫電耦合實踐?
縉云是中國“茭白之鄉(xiāng)”“麻鴨之鄉(xiāng)”,每年都有大量富余的茭白秸稈,這些秸稈最終都會被農民焚燒掉,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而麻鴨養(yǎng)殖也是縉云人一代代傳承下來的產業(yè),每年有大量的麻鴨糞便無處可去。而這廢棄的大量秸稈和麻鴨糞便發(fā)酵后可產生富足的沼氣,沼氣中的二氧化碳與氫氣反應后可產甲烷,使得原沼氣中的甲烷濃度升高,從而得到生物天然氣,供農民使用。
其次,浙西南日照充足,使得其光電豐富。而且年降雨量高,以山地丘陵為主,又是“六江之源”,江溪源短流急落差大,也能為該工程提供豐富的水電。富余的綠電為零碳工程提供了更多的機會與可能性。
二、“氫能+茭鴨共生”化學反應如何發(fā)生?
在縉云水氫生物質近零碳示范工程中,能源互聯(lián)互動、高效管理,分布式光伏發(fā)電與水電為整個過程提供綠電綠電制氫,一部分氫氣滿足交通和工業(yè)需求,另一部分氫氣進入甲烷化裝置,固定沼氣(麻鴨糞便、茭白秸稈等發(fā)酵產生)中的二氧化碳,將沼氣中占比近五成的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產生生物質天然氣,之后通過天然氣管網輸送給用戶,用于農村供暖、廚房用能等。這一固定甲烷的過程能將沼氣的能效利用率從原本的五成左右提高到九成以上,這不僅是對能量的更充分利用而且還是對環(huán)境的有效保護。
三、未來將催化出什么化學效果?
首先,該工程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可靠的現實依據,也是氫能在鄉(xiāng)村應用的典例。在幫助鄉(xiāng)村碳中和的同時為農戶提供新的收入方式,廢棄地茭白秸稈將被重新利用,養(yǎng)殖場里成堆的鴨糞也變廢為寶。
其次,該工程實現從清潔電力到清潔氣體的轉化,形成可復制推廣的可再生能源深度融合的一體化功能方案,有助于提高電網“彈性”,增強電網的穩(wěn)定性。同時將氫氣直接轉化為天然氣,這一舉措解決了氫氣難運輸和難使用的問題,滿足用戶對電、熱多種能源的需求,加速消費側深度脫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