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隊員通過實際觀察以及與攤主的交談了解到,放花是為了過年喜慶,放炮仗則是崩崩“晦氣”,祈求來年生意興旺。再說,將來女兒長大了,想不起有鞭炮聲的新年,該是多么遺憾的事啊。 “燃放煙花爆竹表面上很簡單,其實內涵很豐富。它是千余年來中華民族慶賀新年的傳統(tǒng),反映的是一個民族積極向上的心理期待,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具體體現(xiàn)。”攤主說。
煙花的品種名目繁多。按燃放效果分,主要有十三大類:噴花類、旋轉類、旋轉升空類、火箭類、吐珠類、小禮花類、煙霧類、造型玩具類、組合煙花類、線香類、摩擦炮類、禮花彈等;具體又可分為冷光煙花、禮花彈、盆花、羅馬燭光、火箭、電光花、舞臺煙花、冷焰火、瞬間煙花、火炬煙花、玩具煙花、鞭炮、舞臺噴泉、架子煙花、日景煙花等3000多個;另外,瀏陽和萬載等地生產的大型煙花,主要供大型焰火晚會欣賞而制造。主要種類有"焰火字幕"、"禮花彈"、"盆花"、"火箭"、"大彩火輪"、"架上煙花"6種,每年都有數(shù)十至上百個品類、規(guī)格。
在進行大致問卷調查后,實踐隊員深入社區(qū),與居民進行面對面交流。此次實踐活動聚焦春節(jié)傳統(tǒng)文化之一的煙花,不僅讓實踐隊員對與煙花的含義,來歷以及煙花作為春節(jié)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在當下社會中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認識,更讓我們看到人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鼓舞了我們弘揚傳統(tǒng)文化,繪時代風采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