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為金陵女子文理學院舊址的隨園校區(qū),是清代著名詩人袁枚的隨園故地,凝聚了中原園林古典之精華,沉積著豐富的文化歷史底蘊;原南京動力高等?茖W校舊址的紫金校區(qū),位于紫金山麓,與玄武湖一衣帶水,湖光山色,美不勝收;上個世紀末建成的仙林新校區(qū)座落在鐘山風景區(qū)、湯山風景區(qū)、寶華風景區(qū)和棲霞風景區(qū)交匯處,設施先進、氣勢恢宏。越來越多的人把這所大學譽為江蘇省面向21世紀高等教育對外開放的示范性窗口和古都南京的“教育櫥窗”。
南京師范大學的校史,如同一篇‘形散而神聚’的美文,一名名大師,一則則故事,一串串佳話,一行行名字,一幅幅畫卷,讓后來者不禁從心底涌出仰慕與崇敬。一個多世紀的發(fā)展歷程里,這所大學將不同思想、文化、專業(yè)背景的知識分子吸引于其胸懷之中,凝聚成強勁的親和力和奮斗精神,鑄就并顯示出高尚的人格力量,并使之升化為大學的精神、學校的靈魂,以及延綿百年的內(nèi)核,不斷激勵后人。
在南京師大的一百多年的發(fā)展史冊上諸多名師學者主政于斯,篳路藍縷,嘔心瀝血,創(chuàng)立了不朽的業(yè)績:李瑞清“視教育若生命,學校若家庭,學生若子弟”,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為校訓,培養(yǎng)了兩江師范學堂“儉樸、勤奮、誠篤”的校風;陶行知“捧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信念與踐行,成為無數(shù)獻身教育、無私奉獻的后來者借鑒與取法的座右銘;吳貽芳以“人生的目的不光是為了自己活著,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來幫助他人和社會,這樣不但有益于別人,自己的生
命也由此更加豐滿闡述厚生精神,諄諄教誨啟發(fā)無數(shù)后學去認真思考做人的真諦;
此外,還有現(xiàn)代教育學家江謙、郭秉文、陳鶴琴,美術大師張大干、陳之佛、傅抱石,世界著名苔蘚學家陳邦杰、唐詩研究專家孫望,著名音樂教育家陳洪等等,諸多名家大師在校史上璨若星辰、熠熠生輝。正是一代又一代學人薪火相繼、身教言傳,歷史性地生成了 “嚴謹樸實”的學術品格,育就了“以人為本”的厚生傳統(tǒng),砥勵出了“團結(jié)奮進”的拼搏意識,塑造了“追求卓越”的創(chuàng)新精神,學校以“正德厚生、篤學敏行”為校訓,形成了“嚴謹、樸實、奮發(fā)、奉獻”的優(yōu)良校風。這一切都是南京師大人歷久彌珍,可傳之長遠并不斷發(fā)揚宏大的寶貴財富,為后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遺產(chǎn),也為南京師范大學釀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