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當有人需要幫助時,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會將變得更加美好。為了更好的踐行雷鋒行動,傳承雷鋒精神,2022年7月4日,曲阜師范大學數(shù)學科學學院“深扎社會共成長,青春建功二十大”社會實踐團隊在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張茂路工作室和雷鋒紀念展館,開展了傳承雷鋒精神的社會實踐活動。
助人為樂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這幾句諺語就說明了華夏兒女對善的重視。歷代圣賢都在提倡“善”,中華民族始終堅持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克服了重重關(guān)卡,反觀當今社會,卻存在了大量“扶不扶”的事情,大家也逐漸變得不再熱心,為了重拾善心,“深扎社會共成長,青春建功二十大”社會實踐團隊來到了汶上縣張茂路工作室。踏入張茂路工作室,映入眼簾的是一面墻的雷鋒展品,張茂路老先生敬仰雷鋒、學習雷鋒、宣傳雷鋒,是汶上縣家喻戶曉的活雷鋒,也是汶上縣優(yōu)秀五老志愿者。從20世紀60年代起,他開始收藏毛澤東、雷鋒塑像、像章、黨史黨建資料等紅色藏品,退休后更是專心致力于紅色收藏事業(yè),迄今為止張茂路的藏品已達10萬余件,其中有關(guān)雷鋒的藏品就達1.3萬余件。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副汶上縣實驗小學的學生用彩色亮鉆拼湊成的雷鋒頭像,在燈光下熠熠生輝,栩栩如生,這是當今時代與過去的握手,是向雷鋒同志承諾,放心!還有我們!
欣賞完張茂路老先生的展品,我們跟隨講解員來雷鋒展廳。首先,我們參觀了雷鋒一生中從小到大的一些歷程。雷鋒七歲就成了孤兒,父母,爺爺,哥哥都相繼離開了人世,是黨的懷抱讓他感到了溫暖。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是雷鋒精神的精髓。雷鋒一心向著黨,他把黨比作母親,把自己 的生命看成是屬于黨和人民的,無論遇到怎樣艱難復雜的情況,都“堅決聽黨的話,一輩子跟黨走”,“為了黨, 愿灑盡鮮血,永不變心”。“對敵人要狠,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對黨、對人民要忠誠坦白,永遠忠于黨,忠于人民。”這是雷鋒給我們留下的名言。
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是雷鋒的一貫作風。雷鋒是一個實干家,是一個勇于 探索的創(chuàng)造者,他總是把實現(xiàn)崇高的理想落實到本職崗位上,說到做到,表里如一。他堅持理想與現(xiàn)實相一致,決心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身,甘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他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對自己政治上要求嚴格,自覺經(jīng)受思想鍛煉,逐步成長為一名具有高度共產(chǎn)主義覺悟和道德修養(yǎng)的戰(zhàn)士。
反觀自己,每天我都帶家教,有時會很疲憊,遇到一些年齡稍微大的人總是猶豫好久才會起來讓座,現(xiàn)在想想都覺得好慚愧,我們生活在如此幸福的時代,卻依然那么自私,而雷鋒同志在如此艱苦的時代,依然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從未停歇。
此次“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讓我們走進雷鋒展館,閱讀雷鋒日記,更讓我們深刻理解了雷鋒精神的深刻內(nèi)涵,身為公民所應擔負的責任。在越來越?jīng)]有人情味的今天,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也應當成為一名新時代雷鋒,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創(chuàng)造一些美好,把雷鋒精神記心中,成就自己的偉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