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并不是對任何公司都會有用處,如果拿不準主意,可以事先請熟人幫忙看該公司的人事部經理是否欣賞主動精神,而有些人事經理更欣賞踏實不愛出風頭的員工。
張先生通過熟人得知一家很有實力的跨國公司正在招聘,在權衡了自己的優(yōu)劣后,張先生認為自己的各項素質都符合要求,英語水平也沒問題,但只是缺乏國際經驗。公司內線告訴張先生,人事經理非常欣賞敢說敢作、持之以恒的員工,于是張先生便主動找人事經理遞交簡歷,并獲得了經理的初步認可,但后來因為種種原因并沒有獲得該職位,但張先生并不氣餒并且非常希望能進入該家公司。在隨后半年的時間里,他總是隔一段時間就與人事部經理進行聯系,或以適當理由登門拜訪,其能力也終于獲得了經理的認可,在半年后該公司人事經理主動找到張先生,承認他的能力以及對公司的熱愛,詢問他是否有意擔任公司中某一空缺職位,就這樣張先生在朋友的幫助下用持之以恒的主動,獲得了心儀的職位。
因人而異不僅要看對方的“臉色”,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資深職業(yè)顧問白鈴告訴記者,根據工作不同、職位高低等自身和其他因素,可“因地制宜”地選擇是否主動,比如銷售人員可以較多主動,行政人員可以較少主動;低級職位可以多主動,高級職位可以少主動;規(guī)范的企業(yè)可以少主動,不規(guī)范的企業(yè)可以多主動;個人條件和應聘的工作要求差距大的時候少主動,差距小的時候多主動。
在機會面前和求職過程中“主動”
北京科銳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袁鐵一認為主動往往會給求職者帶來很多益處,也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袁先生的客戶中,有一位李先生曾拿著自己的簡歷到一些目標公司登門拜訪,對熱衷企業(yè)表現出極高的興趣,就因為他的熱情,最后企業(yè)錄用了他;而一位張先生在與企業(yè)面談后,及時地給企業(yè)人事部面談過的人發(fā)了一封電子郵件,表明自己對這次應聘機會非常感興趣,同時又進一步闡述了一下面試時所討論的話題的補充觀點,并把一些原來雇主的推薦信發(fā)給了目前的公司,結果他也贏得了這次工作機會。
職業(yè)專家認為,求職中的主動表現在兩方面:一是主動為自己找尋機會,主動登門拜訪或采取刊登招聘求職廣告等形式來推銷自己。二是在面試后主動做一些適當的“工作”,都會使企業(yè)認為你對這份工作很有熱情,對企業(yè)也是非常感興趣的,增加對你的好感。
主動登門拜訪會增加求職的機會,但不同年齡段采取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其收效也會不同,劉小姐是一位剛畢業(yè)的大學生,用她自己的話來說自己“有一定的能力,但絕對不是最優(yōu)秀的,身上有一股闖勁”。于是她選擇了一種最辛苦也是比較盲目的主動求職方法,就是拿著簡歷在外企辦公區(qū)內“掃樓”,在經歷過幾次被婉拒的“痛苦”后,劉小姐的這種主動精神得到了一家外企的外籍管理人員的賞識,在考察過劉小姐的幾方面能力后,終于決定對其進行錄用。
普爾摩企管顧問公司高級顧問郭蓬紅告訴記者,劉小姐的這種主動精神是值得肯定可通過公司網站,在該公司內的朋友進行了解。面試時可采取FAB的策略,即積極向客戶介紹自己的Feature(特點)和Achievement(業(yè)績)及給客戶帶來的Benefit(價值),也要學會在適當時候問面試者問題,表現自己不是被動的接受“審判”,有自己的想法,能使面試者認為,你對這個職位有充足的熱情。
面試后的主動跟蹤接觸也是很必要的,首先要在面試后詢問清楚多長時間內可以得到回信,在等待期間可以適時適當地用郵件、信件和電話的方式有禮貌的簡單詢問進展情況,盡量不要選擇登門的形式,因為這樣也許使對方反感。而打電話也要注意說話的分寸,趙小姐在面試完幾天后,希望能盡快的被錄取,便打了一個電話,告知企業(yè)現在自己有一個機會,但對這家企業(yè)更感興趣,希望企業(yè)能盡早作決定,否則,自己就會選擇另外的機會了,結果本來已經圈定了她的這家企業(yè)終于沒有選擇她。職業(yè)專家建議主動也要注意態(tài)度和方法,否則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