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到淄博該用什么來延續(xù)口罩時代后的熱度時,淄博政府用行動給人民以滿意的答復。中醫(yī)把脈,老藝術家擺攤賣字賣畫,琉璃藝術的展示等等,一時間讓淄博的名聲傳向全國。
淄博,這座古老而充滿活力的城市,除了擁有富饒的自然資源和繁榮的經濟,淄博還承載著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些非遺文化中,琉璃工藝是淄博最引人注目的之一。
琉璃,作為一種古老的工藝品,早在中國古代就廣泛流傳。而淄博作為中國琉璃的重要發(fā)源地之一,琉璃工藝在這里得到了獨特的發(fā)展和傳承。淄博的琉璃工藝以其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風格而著名。
淄博的琉璃工藝不僅僅是一門手藝,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和生活方式。當地的琉璃工藝師們將他們的技藝代代相傳,并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使得琉璃工藝與時俱進。同時,琉璃工藝也融入了當代的設計理念和工藝技術,創(chuàng)造出更多新穎、獨特的藝術作品。
為進一步了解在新媒體背景下非遺傳承發(fā)展的新形勢,深入探索非遺產業(yè)與新媒體結合發(fā)展的具體措施,2023年7月16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非遺探查”實踐隊來到山東省淄博市“西冶工坊”,深入學習與體驗了琉璃的制作工藝,探究新媒體時代琉璃的傳承和發(fā)展策略。
實踐前期,實踐隊員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到,淄博博山的琉璃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業(yè)界素有“世界琉璃看中國,中國琉璃看淄博”之說。實踐隊員們來到“西冶工坊”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開啟了“西冶工坊”的參觀之旅。2018年青島上合峰會的一件國禮,名為“海韻如意”。該作品以多色琉璃為原材料,采用脫蠟鑄造法生產制作,以會議所在地青島的海元素為基調,將海浪花演變?yōu)橹袊鴤鹘y(tǒng)的吉祥物--如意,底座猶如海平面上微微泛起的波浪,寓意著吉祥如意。
圖為隊員們觀摩“海韻如意”的制作
淄博的琉璃工藝作品經常參加各種國內外的展覽和比賽,獲得了眾多的獎項和榮譽。特別是多次在國家級的外交場合中出現。這些琉璃藝術品通過展覽和交流,將淄博的琉璃工藝推向了全國,引起了人們對淄博非遺文化的關注與熱愛。
實踐隊員們對工人師傅進行了采訪。琉璃的制作工序復雜,需要專業(yè)的技藝和耐心,由于博山琉璃的燒制技藝采取“師徒一對一”式的傳承方式,這種傳承方式需耗費學習者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如今快節(jié)奏的時代,少有人愿意持之以恒地學習琉璃燒制技藝。但是在新媒體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非遺技藝通過新媒體平臺出現在大眾視野中,非遺產業(yè)開始煥發(fā)生機。
此外,淄博還注重推動琉璃工藝與現代生活的結合。琉璃工藝不僅僅是傳統(tǒng)工藝的延續(xù),還融入了現代設計的元素和創(chuàng)新的思維。例如淄博的琉璃藝術家們將琉璃制作技術應用于建筑裝飾、室內設計等領域,創(chuàng)造出了獨具特色的現代琉璃藝術作品。
除了淄博琉璃,淄博的藍印花布工藝也是一道靚景。2023年7月15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非遺探查”實踐隊來到山東省淄博市“齊梅吹雪”工作室,深入學習與體驗了扎染和藍印花布技藝,探究新媒體時代藍印花布的傳承和發(fā)展策略。
簡約的藍白二色,渲染著淳樸自然的清新之氣;點線面的融合交錯,勾勒著民間文化所特有的韻律和美感。這種起源于唐宋時期的藍印花布技藝,承載著中華兒女對美的無限向往,跨過悠悠歷史長河,延續(xù)了近千年。實踐隊員通過抖音平臺與“90后”非遺傳承人劉崢老師取得聯系,來到劉崢老師的工作室,開始體驗。
工作室的劉老師為實踐隊員們講解了在其工作室中陳列的各種古色古香的建筑遺跡和他親手創(chuàng)作的琳瑯滿目的藍印花布藝術品,實踐隊員們切實感受到了穿越千年的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為了能從植物身上知曉大自然更多的奧秘,靜下心來傾聽大自然無聲敘說的故事,劉老師帶領實踐隊員們從最簡單的扎染做起,一步步感受藍印花布的魅力。
圖為劉老師向實踐隊員介紹作品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傳統(tǒng)的載體,彰顯著民間的集體記憶、生活智慧和禮俗信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關乎文化血脈續(xù)、文化戰(zhàn)略全局和民族復興偉業(yè)。
在新時代背景下,“互聯網+”為我國傳統(tǒng)手工藝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提供了無限可能,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tǒng)印染工藝進行融合,創(chuàng)造新的發(fā)展生態(tài)。在當前,應當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打造新媒體平臺,有助于人們全面了解扎染和藍印花布技藝傳承的現狀。利用新媒體拓寬推廣渠道,培養(yǎng)更多的扎染和藍印花布人才,實現傳統(tǒng)手工藝從保護走向傳承,從開發(fā)走向推廣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花開花白皆天趣,布印成靛出自藍。歲月需要時光的沉淀,歷經變遷的傳統(tǒng)文化,本身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在國家大力倡導精神文明建設的時代,通過整合多方資源、加大傳承力度,將過去的傳統(tǒng)、過去的手藝重新找回來、拾起來。舊物與新生,藍印花布的故事在續(xù)寫。
無論是淄博琉璃,還是藍印花布,淄博的非遺文化傳承的成功與現狀展現了非遺傳承的問題與前景!“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guī)劃》指出,到2025年,非遺代表性項目得到有效保護,工作制度科學規(guī)范、運行有效,工作體系更加完善,保護傳承體系更加健全,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活力進一步激發(fā),人民群眾對非遺的認同感、參與感、獲得感明顯提高。展現傳統(tǒng)文化之美,共享保護發(fā)展成果,多彩非遺在新時代生機勃勃,為文化強國注入堅實底氣和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