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實踐隊員帶書法班的同學欣賞了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為大家講解創(chuàng)作背景,走進那段令人動容的歷史,娓娓道來。
“天寶14年,安祿山發(fā)動叛亂,其兄顏杲卿起兵抵抗。當時的顏真卿,也就是圖上的這位書法家,他力守太原,其兄侄守常山。后來,叛軍圍攻常山,抓住顏季明要挾顏杲卿投降,他堅決不肯,目睹兒子被殺,后來戰(zhàn)敗城破,顏呆卿大義凜然,以身殉國。顏真卿得知,泣不成聲,才寫下此篇《祭侄文稿》,來抒發(fā)內心的憤懣悲痛之情。”
隨后,實踐隊員沉浸式帶同學們走進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一并欣賞了蘇軾《黃州寒食詩帖》。通過歷史故事,孩子們對書法家們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明白了“融情于筆,以紙為田”的道理,臨寫時能夠抱有敬畏之心,并借此鋪墊三大行書的知識點,豐富學生的書法常識,為后期臨摹和學習顏體楷書做鋪墊。
練習時間,筆紙墨硯橫七豎八地在桌上排開,“墨香華韻”書法班的同學用心體味著行文構字的奧義。實踐隊員在教學設計時,希望孩子們能夠在摹寫的一筆一劃中看到王羲之廢寢忘食時面帶微笑、閉目沉思,體會書法家的心境。作業(yè)紙上那一個個橫平豎直、圓勁均勻的字漸漸被學生們理解吸收,橫豎撇捺似乎被注入了某種力量,在學生們稚嫩的筆下變得更加圓活、立體。實踐隊員在第一節(jié)課便強調“錯綜變化,疏密變化,通篇貫氣“,讓孩子們在零星殘文間感受千年前一篇篇深邃的作品,與那毫末間充滿張力的藝術美感所在。
課堂練習結束后,兩位實習隊員認真糾正、逐字批改,觀察展示的練習,發(fā)現優(yōu)點與不足,對比自己的練習。同時,給學生們比較唐楷四大家筆下的“非”字,知道不同書家筆下“豎”畫的不同寫法。體會書法的變化之美。
欣賞著行云流水般的縱橫筆法,感受著起筆的細膩與筆尖的流暢,“墨香華韻”書法班的同學欲在書法這個戰(zhàn)場上凱旋。他們知道,唯有在勾畫的攻擊和回頓的防守間運籌帷幄,才能決勝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