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wǎng)訊(通訊員 曹穎 圖片 朱光照)焦桐花開,豐碑永駐,為了深入開展“三下鄉(xiāng)”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7月5日,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足跡”實踐團赴蘭考尋訪焦裕祿同志紀念館,沿著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走過的紅色地標,聆聽紅色故事,感悟思想偉力。
綠我涓滴,會他前頃澄碧,在參觀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前,實踐團成員通過閱讀書籍和網(wǎng)絡搜集等途徑詳細的了解了焦裕祿同志的故事。焦裕祿同志1962年12月到河南省蘭考縣工作,1964年5月積勞成疾病故。蘭考縣飽受風沙、鹽堿、內(nèi)澇之患,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帶領全縣人民開展封沙、治水、改地的斗爭。從風沙最大時、大雨瓢潑中帶頭查風口、探流沙、看水勢,到鋪天蓋地的風雪中率領干部訪貧問苦;從衣、帽、鞋、襪補了又補、縫了又縫,到起草《干部十不準》對干部廉潔自律作出具體規(guī)定;從靠一輛自行車和一雙鐵腳板走訪和蹲點調(diào)研120多個生產(chǎn)大隊,到用手甚至硬物頂住劇痛的肝部堅持下鄉(xiāng)、忘我工作,雖然僅在蘭考工作了475天,焦裕祿卻在蘭考貧瘠的土地上種下了“千頃澄碧”的希望,在群眾心中鑄就了永恒的豐碑。
“足跡”實踐團的成員們懷著崇高的敬意來到焦裕祿同志紀念館,首先在焦裕祿烈士陵墓深切緬懷這位把畢生精力獻給黨和人民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共同體會習近平總書記在1990年所作的《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一詞中對焦裕祿同志由衷的崇敬之情。隨后進入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展廳內(nèi)陳列有焦裕祿同志的遺物90余件,展出畫面、照片300余幅。大家參觀了焦裕祿同志生平事跡展,認真觀看歷史實物、珍貴圖片、文字記錄;講解員聲情并茂的講解重現(xiàn)了焦裕祿當年訪貧問苦的工作場景,回顧了焦裕祿為人民利益而忘我奮斗、為革命鞠躬盡瘁、兩袖清風做公仆的一生。
一張張承載歷史的照片,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講解,一件件寫滿故事的展品生動的再現(xiàn)了一名不懼困難與艱險,戰(zhàn)天斗地,敢叫蘭考日月?lián)Q新天的縣委書記,一名走訪基層干部,有求必應,把自己當成人民的兒子的人民公仆,一名自己身著補丁,生活拮據(jù),卻對人民傾其所有的共產(chǎn)黨員,感受到了焦裕祿同志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斯人已逝,焦桐長青。從破爛的自行車到生銹的鋤頭,從帶著窟窿的布鞋到打了42個補丁的被子,歲月褪去了紀念館中展品的顏色,卻洗不去人們對焦裕祿同志的思念;病魔奪走了一個共產(chǎn)黨人的生命,卻磨不滅激蕩在他血液里的精神氣概。
此次實踐探訪活動使實踐探訪團的每位同學都深刻感悟到了焦裕祿精神的深刻內(nèi)涵,大家紛紛表示,要把焦裕祿精神的“三股勁”帶入到學習工作中去,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訊員及其聯(lián)系方式:曹穎 1663996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