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悠久,彰顯濰坊特色
濰坊作為風箏的發(fā)源地,制作風箏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最早的風箏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魯國思想家墨翟制作的第一只木鳶,隨后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風箏開始應用于戰(zhàn)爭時期書信往來,并且在明代興盛并走向民間,到清朝中葉,開始出現(xiàn)專門從事風箏制作的民間藝人。近代,我國風箏事業(yè)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風箏作為體育運動項目和健身休閑娛樂活動開始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加入到這項活動中來。走進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映入眼簾的就是獨具特色的濰坊龍頭蜈蚣風箏,氣勢宏大、形象鮮明。濰坊的藝人們?yōu)榱耸癸L箏具有良好的起飛性能,根據(jù)風箏的受力和升空觀賞的角度對風箏的龍頭造型做了調整,整體輪廓更加硬朗,更加顯得活靈活現(xiàn),卻也不失龍的矯健和威嚴。除此之外,風箏藝人將非遺楊家埠年畫與風箏制作相結合,借鑒年畫的象征性表現(xiàn)手法,將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象描繪到風箏上,表達了民眾的美好意愿,同時強烈的色彩給人以鮮艷明快的感覺,形成了濰坊風箏與其他流派風箏相區(qū)別的特點。
兼收并蓄,展現(xiàn)世界風光
在世界精品風箏展館內,陳列著來自日本、朝鮮、印尼、緬甸以及歐洲各國的風箏,日本、韓國風箏大都使用竹材做骨架,風箏畫面傾向于神話傳說或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風俗,歐美國家的風箏則大多用碳桿和尼龍布做原料,在風箏造型及色彩上力求鮮明、簡潔,多以單純的色塊來表現(xiàn),各式各樣的中外風箏使人們更加深切地感受了不同的文化差異和異域風情。
內外聯(lián)動,做好宣傳工作
在參觀過程中,實踐團成員發(fā)現(xiàn)有許多來自外地的游客慕名到風箏博物館參觀。在實踐團成員采訪過程中,游客表示:“風箏本身在濰坊乃至山東就非常有名,我通過網(wǎng)絡上的報道和媒體的宣傳視頻了解到了風箏博物館,就帶著孩子過來看看,希望能給她帶來一點收獲,學習一下古人的智慧和傳統(tǒng)的中華文化。”據(jù)工作人員介紹,博物館及其重視風箏的對外宣傳工作,致力于讓更多的了解濰坊風箏,了解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博物館借助濰坊市委、市政府“文化搭臺,經(jīng)濟唱戲”的決策指導,升級基礎設施,為各地游客提供良好的參觀環(huán)境,同時對內做好參觀講解工作,并配備多語言講解,使世界各地的游客更能全面地了解風箏文化;增加民間藝人現(xiàn)場制作的濰坊本土工藝展廳,全面展示風箏魅力。還為游客準備了風箏的扎制材料和工具,使游客能夠親身體驗扎制風箏的樂趣。每年的濰坊風箏節(jié)也大大提高了濰坊風箏的知名度,促進了濰坊風箏的對外宣傳。管理人員向實踐團成員表示,在繼承和弘揚濰坊風箏文化的基礎上繼續(xù)推進濰坊風箏的文化開發(fā)、保護風箏藝人和傳統(tǒng)工藝以及增強濰坊風箏的群眾基礎,仍是繼承和弘揚濰坊風箏文化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