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政府部門的采訪,團隊成員感觸頗深。
李燮陽同學總結道,巴宜區(q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6個方面:.存在制度和政策缺失;存在斷層風險;資金缺口較大;文創(chuàng)產品開發(fā)較為滯后;市場主體對非遺傳承、保護的參與熱情不高;非遺進校園發(fā)展動力略顯不足。任海寧同學采訪了海陽市文化館趙主任,趙主任提出,海陽市要首先打造示范項目,以點帶面,將國家級項目大秧歌的保護傳承作為重點,推進系列保護傳承措施。劉思晗同學采訪文化館辦公室主任盧博后指出,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受眾窄,經(jīng)濟效益低,很難形成產業(yè)化,如市級項目布老虎,制作周期長,成本高,并與宗教密切相關,不能投年輕人所好,現(xiàn)已停產。隋雨瀟同學采訪壽光市文旅局副局長張玉洋和非遺中心主任安靜后提出,讓草編、面塑等操作性強的非遺項目進社區(qū)、進學校是促進其大眾化傳播的良好途徑。
通過對非遺傳承人的采訪,團隊成員深入了解了家鄉(xiāng)的非遺項目,并對其傳承發(fā)展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趙鳳錦同學采訪了淮北香包布藝和虎頭鞋帽第三代非遺傳承人楊海玲,她總結道這種非遺產品生存困難的主要原因是銷售范圍局限在淮北地區(qū),若能在更廣泛的區(qū)域內提高知名度、進行銷售,則可以有效地提升銷量。劉思晗同學采訪了非遺傳承人孫長庚先生,孫先生介紹了孫氏中醫(yī)外科的歷史淵源、特點療效、傳承現(xiàn)狀等。并通過講解幾個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和制藥流程,展示了傳統(tǒng)中醫(yī)藥的神奇魅力。李燮陽同學采訪了工布畢秀傳承人巴魯,巴魯搜集了西藏境內有關工布畢秀的大部分資料,并以論文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成為工布畢秀歷史唯一的文字記載,他說要想傳承和發(fā)展好工布畢秀制作技藝,需要讓孩子們了解并且喜歡上畢秀。王澤妍同學采訪了江漢平原皮影戲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劉守欽、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王海榮,他們表示,面對皮影戲的日漸式微,他們嘗試通過網(wǎng)絡傳播等方式來進行宣傳,在公眾號以及抖音、快手等平臺里有他們演出皮影戲的錄制視頻,并配上了相應的字幕與解說,使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看到了皮影戲,并更好的了解到了皮影戲背后的文化。
非物質文化豐厚的文化底蘊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寶庫,是當代建設社會主義文化的寶貴資源。好的“非遺”作品,要有自己的地域特色,還要有時代特色。我們現(xiàn)代人喜歡的文化特色不可能和古人一樣,“非遺”作品的推陳出新對于我們來講是很重要的。加之藝術間交流的加強,我們不能默守陳規(guī),要做到為我所用,兼容并蓄,找到一條更有利于“非遺”發(fā)展的道路。所以,非遺項目進社區(qū)等活動是值得政府大力推行的活動。同時,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也應該積極學習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根據(jù)自己的興趣了解一些非遺技藝,甚至學習一些非遺技藝,運用現(xiàn)代科技、大數(shù)據(jù)做一些調研,為當?shù)卣头沁z傳承人提供一些建議和幫助,盡自己所能推動家鄉(xiāng)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