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明(右)指導農(nóng)戶修剪桃枝。
“老后進”躍身“新典型”
2010年以前,山烏果村“名聲在外”,班子軟弱渙散,干群關系緊張,群眾越級上訪、非法上訪問題突出,是當?shù)刈钭屓祟^疼的重點村、難點村,村黨總支書記也成了最難干的“燙手山芋”。2010年3月,張玉明被推選為該村黨總支書記。上任伊始,他下決心要摘掉山烏果村“后進”的帽子。
要破題先要消除群眾心里的氣。張玉明先從村“兩委”班子成員、村組干部、自己的親屬“下手”,挨家挨戶講政策,還群眾一個明白。在此基礎上,張玉明帶頭貫徹落實“四議兩公開”等制度,壓實村監(jiān)委責任,探索出了“123”工作法,即:1次商議(村“兩委”會議商議分配方案),2方評定(黨員大會評定,村民代表會議或戶代表會議評定),3類公示(村干部單獨公示,村干部親屬單獨公示,其余群眾單獨公示)。通過“123”工作法,群眾對村干部是否存在損公肥私、優(yōu)親厚友等“小動作”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黨員群眾的參與權、知情權和監(jiān)督權。群眾心平氣和后,山烏果村真正達到了“零上訪”。“村上研究的事情,要讓群眾知道,要不然做了好事還要被罵。”這是張玉明總結出來的經(jīng)驗。
要干事班子得擰成一股繩。張玉明狠抓班子建設,加強黨員紅色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加強黨性修養(yǎng)。如今,村黨總支一班人心齊了、眼亮了,班子不團結及“慵懶散拖”作風問題得到了扭轉。
他還多方協(xié)調(diào)資金,新建或修繕村級活動場所,并牽頭成立專業(yè)合作社發(fā)展集體經(jīng)濟,使村干部辦公有場所、辦事有保障,工作積極性大大提高。
山烏果村干凈整潔的村莊。
“跟我上”換來“爭著干”
“不管什么苦活累活,玉明都沖在前,他都這么做了,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緊跟其上。”黨員呂老紅說。任上10年,張玉明以身作則,為黨員群眾立起了標桿、做出了示范。
多年前的一個“燙手山芋”事件,使張玉明在山烏果村真正成為了百姓心中的“領頭人”。那是2014年,師宗縣實施校舍撤并計劃,山烏果村4個校點計劃撤并為1所完小,消息一出,群眾頓時炸開了鍋。面對“誰敢來撤,就要了他的命”的威脅,張玉明深入到阻力最大的村組,堅持不懈地解釋,群眾最終打消了顧慮,校舍撤并得以順利實施。同時,他力排眾議,將閑置的校舍改造成村級活動場所,群眾文體娛樂等活動有了好去處,大家紛紛為他點贊。
針對山烏果村“臟亂差”的問題,張玉明帶頭掃大街,并組織村干部逐村打掃衛(wèi)生。村民李彩鳳不好意思地說:“現(xiàn)在門前屋后我每天都打掃,不然張書記又要來給我掃,那就丟人了!”在張玉明的帶動下,山烏果村環(huán)境干凈整潔,順利當選“省級衛(wèi)生村”。
張玉明還積極探索,采用網(wǎng)格化管理措施,對黨員設崗定責,組織群眾凈化人居環(huán)境、進行治安防控、調(diào)處糾紛、結對幫扶等,年終評議公示。如此一來,群眾對黨員有了更多認同感,黨員有了更多成就感,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鄉(xiāng)村治理的路子。
山烏果村草莓基地。
“荒山坡”變成“聚寶盆”
多年來,山烏果村“一煙獨大”,村民收入過度依賴烤煙,一遇干旱或冰雹,損失慘重,群眾編了個順口溜“烤煙辛苦大半年,一遇冰雹全玩完”。沒有種煙技術的村民們,只能外出打工,小孩、老人無人照管。在烤煙“雙控”形勢下,群眾迫切希望發(fā)展新興特色產(chǎn)業(yè)。
群眾想啥咱就干啥,可是種什么養(yǎng)什么卻成了大問題,為此,張玉明四處打探,查行情、摸銷路、找專家,最終確定了泡核桃種植項目。自泡核桃在山烏果村成功落腳后,村里各種新興產(chǎn)業(yè)發(fā)展如雨后春筍,新疆泡核桃、黃心油桃、中草藥、音樂草莓、漏臥古茶、蘋果等種植達3500余畝,順帶還發(fā)展起林下養(yǎng)殖業(yè)。2020年,山烏果村戶均收入達3萬余元。
隨著農(nóng)旅結合、觀光體驗的興起,張玉明心中冒出了新點子。冒水洞村有幽秘串花洞、香甜生態(tài)果、天然垂釣湖、肥美林下禽、珍稀漏臥茶,非常適合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他大膽探索,科學規(guī)劃建設特色鄉(xiāng)村休閑觀光旅游帶,建成觀光垂釣、休閑娛樂、特色餐飲為一體的系列農(nóng)家樂,開發(fā)出以果蔬采摘+游客體驗為主的觀光旅游線,讓游客“吃農(nóng)家飯、摘枝頭果、享觀光樂”,僅2020年就創(chuàng)收200余萬元。
在平凡崗位上,張玉明用自己的樸實和純粹,書寫著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使命和擔當,帶領全村群眾在邁向小康的路上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