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您好,我家的水稻已栽了一個月,一直只發(fā)黃葉,不發(fā)葉片,經觀察無蟲害。我用草木灰和稻瘟藥治療兩次都無效。這該怎么辦?”4月16日,四川科技扶貧在線平臺收到一條來自南充市農戶的求助信息,隨即為該問題匹配了相應的科技特派員進行“遠程治療”。
其實,像此類技術需求咨詢,每年在四川科技扶貧在線平臺上可見上萬條。為給農戶處理技術需求,平臺分診員將根據問題類型,指定科技特派員在線上有效時間內提出解決辦法;若受災面積廣、情況緊急,科技特派員會在兩日內前往現場“對癥下藥”;待問題解決后,農戶還會收到平臺分診員滿意度調查的回訪。
近年來,南充市大力實施科技特派員助力鄉(xiāng)村振興行動計劃,一手抓科技扶貧在線平臺建設,提供線上科技支撐服務;一手抓科技特派員線下實地技術指導,已形成了廣覆蓋、快處理、全天候的科技特派員新機制。
織密科技扶貧網絡
位于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秦巴山區(qū)的南充市,是四川農業(yè)、人口大市。2014年,南充市有4個國貧縣、3個省貧縣、1290個貧困村,貧困人口近58萬,約占全省貧困人口總數的1/10。
為破解農戶貧困境況,南充市充分發(fā)揮科技人才資源優(yōu)勢,以科技人才為主體,以科技成果為紐帶,聯合省、市、縣科研院所、高校專家組建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并依托四川科技扶貧在線平臺,將南充市科技特派員納入專家?guī)欤杲邮芗夹g咨詢2800余條。
南充市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和四川科技扶貧在線平臺以聯動的方式開展線上線下科技服務,其中,線上主要針對一般技術問題,根據產業(yè)類型優(yōu)先派遣科技特派員于2小時內完成在線解答;線下主要針對各縣(市、區(qū))產業(yè)發(fā)展瓶頸和困難,科技特派員開展精準對接,加快先進、成熟、適用技術推廣應用和集成示范,以現場講解、示范基地觀摩、集中培訓等方式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培養(yǎng)鄉(xiāng)土科技人才。
“此項創(chuàng)舉,探索了一種基于‘互聯網+’的新型農村科技扶貧模式,打通了科技扶貧最后一公里,確保群眾的產業(yè)技術需求得到及時有效解決。”南充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南充市5537名駐村工作隊隊員、1341名農技員扎根一線,實現了7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90個貧困村全部退出、57.8萬貧困群眾全部脫貧。
智力幫扶推動產業(yè)振興
對于桑樹種植戶來說,桑樹管護并不陌生,但是提高優(yōu)質桑葉的采摘率也不容易。每年2至3月,南充市科技特派員黃蓋群便活躍在四川科技扶貧在線平臺和田間地頭,為農戶傳授桑樹剪干、疏芽、摘心、除草、施肥等種植技術。
3年來,黃蓋群在南充市嘉陵區(qū)引進蠶桑新品種6個;示范推廣桑樹嫁接苗快速豐產建園、“冬季重剪+夏伐式修剪”桑園周年優(yōu)質豐產剪伐等技術,蠶繭單產由36千克提升到45千克;指導建立現代蠶業(yè)科技示范基地5000余畝,帶動農村剩余勞動力200多人就業(yè),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500元以上;先后編寫蠶桑技術培訓資料6套,舉辦培訓班130余場,累計培訓蠶農10000多人次,發(fā)放技術資料3000多份。
這僅僅只是南充市科技特派員利用四川科技扶貧在線平臺“展身手”的一個縮影。2014年以來,南充市充分發(fā)揮科技特派員智力優(yōu)勢,促進科技特派員與示范基地、貧困群眾緊密結合,先后建立了共計447人的科技特派團21個,實現1290個貧困村全覆蓋;依托科技特派員,建成國家星創(chuàng)天地4個、專家大院16個、農業(yè)產業(yè)技術服務中心47個、科技特派員工作站112個。
近年來,南充市科技特派員已牽頭組織實施了《蠶桑高效省力機械設備中試與示范》《優(yōu)質柑橘工程產業(yè)鏈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等省級以上科技扶貧計劃項目30余個,引進新品種70個,推廣新技術80項,促進了農業(yè)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的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