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充電接口終于支持數(shù)據(jù)傳輸了,這意味著變壓器上那額外的USB再也不僅用于充電,而是可以當做標準的USB接口來使用。
我在第一代SurfaceRT和SurfacePro的文章中表達了當時的觀點:對SurfaceRT來說,面臨Android平板和iPad的夾攻,其競爭力并不明顯;SurfacePro則在電池續(xù)航和發(fā)熱上都差強人意。而年初時《個人電腦》測試的Surface2有了更快的響應能力和更加誘人的設計,不過從娛樂角度看它的壓力依舊不小,面對商用領域則由于性能表現(xiàn)而顯得有些尷尬;SurfacePro2終于變成了一個真正可用、好用的設備,在Haswell平臺的支持下,上一代產品的所有問題迎刃而解。
現(xiàn)在,最新的SurfacePro3來了,它并沒有等待CoreM或是Broadwell,而是將注意力轉移到改善產品設計之上:全新設計的支架轉軸阻尼十分強大,幾乎可以在0度和150度之間的任何角度停住,并為機身提供支撐;增大至12英寸的屏幕將寬高比調整為3:2,這更有利于筆記本模式的使用環(huán)境,而分辨率則提升至2160×1440,令那些鐘愛高分屏的用戶滿意;經過改良的散熱系統(tǒng)和揚聲器均被設計在一體成型的VaporMg金屬機身內,新的噴涂工藝讓SurfacePro3看上去更有氣質;全新的觸控筆不像以前那樣只能吸附在充電接口上,而是可掛在鍵盤Cover左側,但這并不重要,更誘人的設計在于通過觸控筆的按鈕即可打開應用,如OneNote,并支持手寫批注等功能;當然,我個人倒是認為全新一代SurfacePro最值得稱贊的改進是充電接口,以及由此帶來的充電器的變化—在舍棄了原有接口標準的基礎上,全新的充電接口終于支持數(shù)據(jù)傳輸了,這意味著變壓器上那額外的USB再也不是僅用于充電,而是可以當做標準的USB接口來使用。此外,某些細節(jié)方面也值得注意,例如Windows徽標由機身底部換到了右側,以便于以平板模式使用時有更好的體驗;整個系統(tǒng)的重量進一步降低至800克,堪稱最為輕薄的生產力設備之一;處理器、內存和固態(tài)硬盤容量均可定制,從IntelCorei3到i7、從64GB到512GB一應俱全等等。
我在北京電臺的節(jié)目中介紹了全新SurfacePro3的這些特性,但始終存在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那就是面對MacBookAir,消費者到底應該如何選擇?事實上答案很簡單:如果你確定自己的絕大部分應用環(huán)境都需要完整的軟硬件兼容性,那么SurfacePro3依舊占盡了優(yōu)勢;而如果你想體驗包括iPhone、iPad、AppleWatch在內的,由蘋果提供的一整套一致性體驗的話,那當然是選擇MacBookAir了。
我真的能夠看出微軟始終在努力,而且每一代Surface產品也的確有了為數(shù)不少的改進,應該說對微軟這家有著如此輝煌地位的企業(yè)來講,有這種舉動實屬不易。不過Windows8/8.1的生態(tài)體系至今依舊沒有太大改善,其WindowsUI下的應用從數(shù)量到質量都差強人意。但Windows依舊是Windows,仰仗著傳統(tǒng)軟硬件那數(shù)量級驚人的應用和設備,它仍然是絕大部分普通消費者的首選計算平臺。
編輯評價
預裝了Windows 8.1簡體中文版和Office家庭學生版2013的產品,其中文名稱為SurfacePro 3中國版;預裝了Windows 8.1 Pro多國語言版和Office 365家庭高級版試用版的產品,其中文名稱為Surface Pro 3專業(yè)版。兩種版本的Surface Pro 3均可以選擇處理器和固態(tài)硬盤,價格也從5688元到13988元不等——我能理解微軟在硬件設計、研發(fā)和生產上不惜成本,只想開辟一個全新設備類型,帶給消費者與眾不同的使用體驗的決心,但這個價格依舊略高了些不是么?更何況其配件動輒近千元的售價也堪稱不菲——不斷進步是微軟S u r f a ce產品線令人感動和驚喜之處,而價格則是我個人認為這條產品線所普遍具備的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