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紅色遺跡,傳承革命精神
“古鎮(zhèn)龍崗建制千年,位于美麗的高郵湖畔,八十年前,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八分校在此地辦學,在烽火連天的歲月里,抗大八分校鍛造出了一批批民族精英。”伴隨著講解員的聲音,實踐隊走進了抗大八分校舊址。
實踐中,同學們了解到,在全國抗戰(zhàn)爆發(fā)后,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先后在各抗日根據(jù)地設立了14所分校,八分校便是其中一處。1941年5月,抗大八分校以新四軍第二師江北軍政干部學校為基礎創(chuàng)辦,八分校共舉辦四期,培養(yǎng)學員約三千人,為奪取抗日戰(zhàn)爭和全國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劉少奇、陳毅、粟裕、鄭位三、羅炳輝等曾在這里生活戰(zhàn)斗過,他們的光輝事跡使這里成為獨具魅力的革命遺址游覽勝地。
新紀念館建于2008年,為與龍崗古民居風格相協(xié)調,紀念館建筑格局采用了清代四合院樣式。紀念館通過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和文物展示,生動再現(xiàn)了抗大八分校的光輝辦學歷程。
重溫抗大精神,堅定初心使命
走進抗大八分校舊址群,映入實踐隊員眼簾的便是“抗大精神,永放光芒”這八個大字。紅色大字的下面露天陳列著復原坦克、榴彈炮車和戰(zhàn)斗機,以及高聳的炮塔。在接受了歲月的洗禮和久經(jīng)風吹雨打后,這些武器并沒有失去原有的威風,講述著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
順著鋪滿青石磚的道路往前走,小巷右側墻上布滿了壁畫。有學員學習、訓練的情景,有體現(xiàn)軍民魚水情的畫面……通過這些栩栩如生的壁畫,實踐隊員了解到了抗大八分校干部學員們的備戰(zhàn)生活。
圖為實踐隊員觀看留存復原戰(zhàn)斗機 大學校園網(wǎng)通訊員 李倩雯 攝
隨后,在講解人員的帶領下,實踐隊員走進了抗大八分校紀念館,依次參觀了“抗大歷史,彪炳千秋”“艱苦歲月,鍛造英才”“抗大生活,豐富多彩”“軍民一家,魚水情深”“抗大精神,永放光芒”五個展廳。一張張古老模糊的照片,或記錄當初招生的宣講,或記錄著干部學員們的訓練、作戰(zhàn)、生活,或記錄每一次重要會議。泛黃的視覺和顆粒感的觸覺,讓實踐隊員看到當年抗戰(zhàn)英雄們的意氣風發(fā)。展柜中陳列著干部學員們使用過的舊物。補丁上縫補丁,但依舊單薄的冬軍裝安靜的躺在嶄新的日軍棉襖和皮鞋旁;銹跡斑斑的大刀上,革命先烈勇往無前的精神在閃光……在場的實踐隊員們在參觀中,接受著精神洗禮,被革命先烈們艱苦奮斗的精神所感動。
走出紀念館,實踐隊員們來到了龍崗古街。古街兩側是抗大政治部、教務部、衛(wèi)生科、通信科、鋤奸科等舊址,舊址內近似還原當年的物品擺放與桌椅陳列,讓實踐隊員們了解到抗大八分校的歷史風貌。古街拐彎處高高的立著一座軍號嘹亮雕像,看到雕像,隊員們的耳邊仿佛響起那令敵人聞風喪膽的軍號聲。
紅色印記“不褪色”,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磚石瓦、青竹榻、煤油燈生動再現(xiàn)了那段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革命先烈們艱苦簡陋的工作環(huán)境,充滿危險與挑戰(zhàn)的戰(zhàn)斗生活,全心全意獻身黨和人民的赤子之心震撼了我的心靈。”實踐隊員李倩雯在參觀后感嘆道。
如今,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八分校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獨特的紅色烙印為這個千年古鎮(zhèn)增添了一抹色彩,有了更深刻的歷史意義。據(jù)悉,天長龍崗正在規(guī)劃進一步打造龍崗紅色旅游,融合龍崗歷史長河中的文化元素,讓更多人知曉當?shù)氐目勾蠹t色文化和水鄉(xiāng)古鎮(zhèn)文化。
“通過探尋紅色足跡,品析紅色故事等形式,紅色文化活動可以帶給我們深刻的情感觸動。”實踐隊員李堅月感嘆道。
圖為紀念館內革命先烈學習場景雕塑 大學校園網(wǎng)通訊員 李倩雯 攝
如今,當代青年需要挑起繼承和發(fā)揚紅色精神的重擔,賦予紅色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將紅色精神融入時代脈搏。“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新時代的青年應當主動學習、不忘初心,扛起傳承紅色精神的旗幟,始終牢記黨的重托,汲取青春奮進力量,用青春譜寫歷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