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火為墨,創(chuàng)繪丹青
黃氏烙畫為青島市級非遺,是青島民間美術類的非遺代表之一。烙畫古稱“火針刺繡”,又稱“火筆畫”、“烙花”,是用燒熱的烙鐵在物體上熨出烙痕作畫,以鐵為筆,高溫代墨,在竹木、紙張、葫蘆、皮革、絲織物品上創(chuàng)作出人物、山水、花鳥蟲魚等的工藝品,其線條簡潔、自然、明快、流暢。相傳烙畫起源于秦朝,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經(jīng)過千余年不斷發(fā)展完善和文人墨客的推廣使之成為中國畫中的一個珍貴畫種。
圖為黃氏烙畫簡介和陳列的葫蘆繪藝術品。 逄文匯 供圖
走進古城黃氏烙畫工作室,實踐隊員最先看到的就是精美的烙畫。傳承人為實踐隊員們熱情的介紹了黃氏烙畫的發(fā)展歷史,“烙畫從秦漢時期便已經(jīng)出現(xiàn),而黃氏烙畫也已經(jīng)有了一百多年的發(fā)展歷史,經(jīng)過不斷改進,迎合市場要求,傳承人們將蘇繡等元素引入烙畫,演變出葫蘆繪等新形式,增加了烙畫的觀賞價值。”根據(jù)傳承人的介紹實踐隊員得知,烙畫和繪畫一樣,首先要確立主題、精心構思,然后尋找合適的葫蘆,并對葫蘆表面進行處理,然后畫草稿,繼而進行烙畫工序。烙鐵勾畫也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按層次一次一次地加深烙制,才會有豐富的層次。每次進行烙畫創(chuàng)作都要經(jīng)過選料、布局、構思和作畫四個步驟,并且整個過程需要足夠的耐心和靜心,才能創(chuàng)作出如此精美的藝術品。
圖為黃氏烙畫工藝品。 逄文匯 供圖
如果說葫蘆作紙,那烙鐵就是筆了。唯一不同于畫筆的是,這支“筆”在用的時候會滋滋地冒著熱氣和白煙。根據(jù)圖案不同,選擇不同筆觸的烙鐵筆。這些烙鐵筆不是現(xiàn)成的,而是買來銅質鐵棒,根據(jù)自己的偏好燒制打造的。烙畫的過程與書法有幾分相似之處,烙畫就是褐色的素描,和毛筆繪畫同源不同體。行云流水,姿態(tài)橫生。烙筆的走峰間有著書法的神韻。意在筆先,落筆成型,這同時也是烙畫的精髓所在。對于傳承人來說,每烙一個葫蘆,都是一次藝術創(chuàng)作?此坪唵蔚木條,但從構思到創(chuàng)作需要大量的時間,精神需要時刻保持高度集中。這筆法的輕重緩急,都要細細琢磨,多次斟酌,一旦下筆,就不能再改動。“在作畫之前,需要先用砂紙打磨葫蘆,之后用鉛筆在葫蘆上作畫,最后才是正式進行烙畫。”傳承人為實踐隊員詳細的介紹了制作烙畫的準備工作,“每一個葫蘆的制作都是一個藝術品誕生的過程,要集中注意力,認真研究葫蘆自身的特點,結合其特征選擇合適的圖案進行繪制。”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黃氏烙畫工作室及其傳承人黃旭簡介。逄文匯 供圖
創(chuàng)新推廣,傳承非遺通過與傳承人的交流得知,黃氏烙畫目前面臨著傳承方面的難題。“烙畫工藝復雜,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和耐心,難以批量生產(chǎn);加上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不愿意從事這門手藝,耗費精力多,掙錢少。”但通過近幾年非遺與互聯(lián)網(wǎng)的結合,讓更多人了解非遺、熱愛非遺,宣傳效果顯著。“我們通過抖音直播的形式進行烙畫定制,但出現(xiàn)了工藝品破損等情況,影響了客戶的體驗感。”說到這項手藝的傳承問題,傳承人表示比較苦惱。
通過查閱資料得知,近幾年政府會為非遺傳承人提供補貼、定期開展非遺體驗活動,讓大眾近距離接觸非遺、認識非遺,推廣效果較好。借助政府這一平臺,黃氏烙畫定將繼續(xù)傳承獨特的工藝,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同時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傳承下去。
圖為實踐隊員與黃氏烙畫傳承人合影。 逄文匯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