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位于長江三角州,在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下,常年氣溫適中、四季分明,且光照豐富、雨水較多,9000年前便有種植水稻的相關記載,擁有豐富的稻作文化基礎;厮葸^往,展望今朝,團隊于8月20日走訪臺州市椒江區(qū)三甲水稻基地。經對種植基地水稻生長情況的觀察,了解到水稻種植面積較大且生長狀況良好,大多已進入抽穗開花期,初步判斷其栽種時間應為6月中旬至7月初左右,推測當地的種植制度應為“一年兩熟制”。
8月21日,為進一步走進當地農民的稻作生活,探訪學習當地水稻種植的相關知識,團隊前往臺州市路橋區(qū)新聯(lián)盟村,深入田園,對當地農戶進行走訪調查并作相關圖文記錄。
據走訪調查,浙江臺州當地水稻種植種植制度確屬“一年兩熟”,即每年水稻種植分早稻、晚稻兩季,清明(農歷3月中旬)前后播種早稻,經關田、插秧、施肥后于農歷6月中旬收割,在早稻收割后同時間播種晚稻,約于農歷10月底收割晚稻;栽培稻品種經小暑白,中白,早粳(某種具短芒水稻種)、矮腳晚稻(俗名,學名未知)等多代選育后,現(xiàn)今多以種植“雜交稻”為主,畝產最高可超千斤,已完全足以供給百姓日常生活需要,但由于水稻種植利潤低、回報少的問題,現(xiàn)今當地的農戶各家水稻種植面積正在逐步縮小,農戶實際所食用的大米大多從外購買而非自家生產;在農業(yè)生產細節(jié)方面,在早年天氣預報未普及之時,農民便依靠代代相傳的民間俗語,通過對彩虹、云朵形狀以及節(jié)氣前后的異常天氣情況實現(xiàn)對天氣變化的預測。在走訪過程中,農戶們熱情萬分,在向團隊成員分享水稻種植知識的同時,還熱情地展示了他們農作的工具并詳細地分享了各類農具使用的方法和作用。
古人常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走訪過程中團隊了解到,絕大多數農戶對水稻都有著十分深刻的情感,尤其是在老一輩農戶們看來,水稻生產是莊重而不可懈怠的,水稻、大米便是他們的生命,甚至在他們曾身受的世代教育中,這種近似于神圣的糧食只有勤勞者才能享用,因此他們十分反對浪費糧食的行為,雖然在國家的支持和當地人民的長期努力,臺州各地早已步入小康,各地糧食供給充足有余,但他們仍舊十分擔心現(xiàn)今社會頻發(fā)的糧食浪費問題,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夠及時認識到問題所在,勿忘糧食當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