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新常態(tài)下,高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內容復雜、交流不暢、時效欠缺等問題愈加突顯,建設暢通、有效的校生溝通機制對疫情常態(tài)化背景下高校有序開展學生管理工作顯得十分重要。為此,廈門大學校辦學生事務助理團隊組建“廈小助”暑期社會實踐隊以“如何建設有效校生溝通”為調研主題,于6月28日—7月1日赴抗疫英雄城市——武漢,與武漢高校相關學生組織進行調研座談,交流借鑒校生溝通機制建設的先進經驗,并在當地開展愛國主題教育活動。
共議校生溝通機制,探索學生治校新篇章
“廈小助”暑期社會實踐隊(以下簡稱“廈小助”團隊)于6月28日—6月30日先后前往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湖北大學四校進行交流學習,就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管理下如何做好校生溝通機制建設和實際運作情況、學生參與民主治校以及學生權益服務工作等問題進行深入交流和實地調研。
6月28日上午,“廈小助”團隊與華中師范大學學生會、研究生會進行座談。本次座談會圍繞兩校學生組織的組織架構、組織分工、校生溝通特色活動、校生溝通的工作經驗等方面展開,對“學生組織如何在疫情常態(tài)化下建設同學問題反饋機制”“校領導午餐會信息收集”“校園提案運行流程”等問題進行熱烈探討。最后,兩校指導教師楊穎佳、曾澤鵬分別對座談會進行總結發(fā)言,均對兩校的校生溝通工作表示肯定與贊揚,希望兩校能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xù)保持密切聯系與交流。會后,“廈小助”團隊還以參觀華中師范大學校史館、走訪校園等方式實地考察了校園在疫情防控下的基本運行情況,收獲滿滿。
6月29日,“廈小助”團隊和武漢大學學生會于武漢大學珞珈山櫻頂相會,就疫情常態(tài)化背景下校生溝通機制建設問題進行深入討論。會上,兩校代表暢所欲言,就調研時效、樣本代表、組織值班制度、拓展學生反饋問題途徑、疫情專項座談會等問題進行熱烈討論。會后,“廈小助”團隊參觀武漢大學校園、萬林藝術博物館,近距離感受武大校園文化并實地考察疫情防控下的校園政策。
6月30日上午,“廈小助”團隊一行來到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南望山校區(qū),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生會進行了工作交流和經驗分享。雙方就“校內電動車管理問題”“疫情下校園常態(tài)化下校內輿情監(jiān)測及處理”“校領導接待日”等話題進行深入討論。會后,“廈小助”團隊走訪參觀校園,就校園建設、疫情管理中同學的學習、生活進行實地調研。
6月30日下午,“廈小助”團隊應湖北大學學生校務助理團隊(以下簡稱“湖小助”)邀請,開展回訪交流活動,在湖北大學實驗實訓大樓208智慧教室,“廈小助”團隊和“湖小助”團隊就跨校區(qū)文化交流、團隊跟崗實習、疫情防控下問題意見征集、中外學生互動、學生權益維護等方面展開友好交流,湖北大學學生工作部部長、校團委書記甘珣老師出席會議并勉勵兩支“學生助理”團隊深入基層、走進同學,與時代同行、與祖國同心,努力提升自身履職能力,從青年學子視角出發(fā),為服務同學、服務學校貢獻智慧和力量。會后,“廈小助”團隊參觀湖北大學校園、校史館和博物館,進一步了解湖北大學的校史校情與文化底蘊。在實地走訪校園途中,“廈小助”團隊還偶遇了正在校園現場調研的湖北大學校長劉建平同志。劉建平校長對“廈小助”團隊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兩校學生助理深入開展互動交流表示充分肯定,并寄語大家攜手并進、共同成長。
開展愛國主題教育活動,以思想引領促行動
長江之畔,江漢關大樓靜靜矗立。武漢是一座擁有豐富紅色資源和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英雄城市,曾是中國大革命的中心和抗日戰(zhàn)爭初期全國抗日運動的中心,這里召開了具有重要意義的中共五大、八七會議,也是黨帶領全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決戰(zhàn)決勝之地。
調研期間,“廈小助”團隊積極開展了一系列愛國主題教育活動,實地走訪參觀了辛亥革命博物館、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博物館、江漢關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等一系列愛國主題教育基地及紅色地標。通過主題教育活動,“廈小助”團隊形象、生動地見證了百年黨史的艱苦卓越發(fā)展以及國家滄海桑田的歷史更替,也使得團隊成員明白思想引領工作的重要性,在賡續(xù)紅色血脈,提高黨性修養(yǎng)的同時,以昂揚奮發(fā)之姿態(tài),不斷砥礪奮進,為建設校生溝通機制、開拓校生溝通新路徑,為學校發(fā)展、建設貢獻更多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