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觀后感800字
【第一篇】
電影剛上映,就看了首映。整部影片的基調(diào)是壓抑的,鏡頭轉(zhuǎn)換很快,節(jié)奏很緊張。甚至于整部影片的臺詞并不多,簡單但是又句句誅心。我一直很喜歡眼睛會說話的演員,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所以一開始,我很難想象在現(xiàn)實生活中白凈的男孩,眼睛充滿溫柔的男孩,如何演繹出一個生來就生活在淤泥中的小混混。
但是影片開始后,我的顧慮都被打消了。易烊千璽的眼睛是會說話的,不,應該說那就是小北的眼睛。在面對質(zhì)疑與不公時,眼里有屬于小北的倔強,和小北的狠勁,他的憤怒,沒有大吼,但我卻感受到了他的憤怒,特別是他在看陳念視頻的時候,憤怒,痛苦但又心疼。我記得千璽以前說過,自己不是一個經(jīng)常生氣的人,甚至連想揮手的想法都沒有。但這部影片卻恰恰相反,小北從不掩飾自己的憤怒,憤怒了就揮拳,哪怕最后遍體鱗傷,也要使勁揮拳。唯一的掩飾,就只有想保護陳念的時候,因為想保護,所以不能憤怒。一個眼睛會說話的人,以后一定會是一個好演員,期待易烊千璽以后的電影作品。
很感謝易烊千璽帶來了小北,也呼吁這個社會能夠真正的去關注到校園霸凌事件,每一個施暴者都是未成年,每一個受害者也是未成年,未成年不是犯罪的借口,每一個人都第一次生而為人,那為何要受他人欺負。就像電影中,看似正義的警察,一樣會質(zhì)問為什么你受傷害時不報警,為什么你不找大人,老師會質(zhì)問為什么不告訴老師,為什么不欺負別人只欺負你。好像到了最后,做錯的反而是被欺負的我們。這又何嘗不是來自成年人的霸凌與傷害。一次霸凌,對于施暴者只是一個游戲,就像施暴三人組中最懦弱的那一個,對外說自己是因為害怕所以不得不,但其實不過是想別人轉(zhuǎn)移注意力到另外的受害者上。
起初我以為她是唯一一個施暴者中仍心存善良的人,但最后發(fā)現(xiàn),她從未有過憐憫,事情過去后,她依舊花著心思紋著眉毛打扮的光鮮亮麗。而悲傷卻一直留在了受害的人心中一輩子。陳念是幸運的,哪怕遭遇了霸凌,但至少她有小北,有小北保護著她,小北也是幸運的,因為陳念就是希望,就是光芒,把他從以往的污泥生活中拯救了出來,光明正大的走在大街上。希望世界能夠再善良一點,希望每一個遭遇不幸的人都能遇到自己的光明。我們生活在污泥中,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第二篇】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這句話在成年人的眼中看來是有多么的可笑?世界那么大,我們又不是海王管的了那么多?長大后自己都無法照顧好,還有時間去保護世界嗎?但在那么一想,是真的很可笑,不是笑他們,而是笑我們自己!
曾經(jīng)的年少無知,我們說了多少類似的話?“如果沒有你,我就會死”“我要和你一輩子”“我這輩子非你不嫁/娶”。。。我想很多人都說過這些話,那時說出這種話肯定也是信誓旦旦,肯定也是抱著對彼此未來的無限幻想,對以后的無限祝福而說出的海誓山盟吧?然而呢?期望是美好的,現(xiàn)實卻是很殘酷。當感情中的甜言蜜語期一過,當彼此的新鮮度一沒,當最后都變成無止境爭吵的時候,這些還留下些什么?大家又還記得些什么?《少年的你》熱播之后,很多網(wǎng)友說想做小北一天的女朋友是多么的幸福?可是又有多少人還記得自己曾被這樣的保護過?有多少感情其實都是始于美好,而終于平凡!電影時間很短,他不可能將生活的瑣碎給描述出來,好比我們回憶過去的感情之時,只留下那些曾經(jīng)的美好,卻不曾想過,如果回到過去你真的還會喜歡嗎?
回到我們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習慣了用所謂的成年人心思去思考問題。計較得失的利弊,算計利益的多少!連親近的人,都會揣摩猜忌。小編還記得一個曾經(jīng)很火的視頻,父親和孩子通電話,父親想要孩子的錢去買一個按摩椅,孩子答應了!掛完電話后孩子卻哭了,他說“曾經(jīng)我們可以肆無忌憚的向父親要錢,而現(xiàn)在父親找我要錢還要求我!”同樣的,長大后的無論親情,愛情都是要試探開始,考慮對方態(tài)度,考慮最后的結(jié)局會如何。愛的背后有很多考慮和負擔。有誰能想《少年的你》中小北那樣扛殺人罪?有誰能像陳念那樣被騙知道死刑之后,也把自己供出來?多少人口口聲聲的說向往愛情,可誰又記得當初那份愛情的美好?當初那愛情真正的模樣?電影的最后,沒有人贏也沒有人輸。少年只是長大了。我們的青春不也是這樣嗎?沒有贏也沒有輸,有的只是曾經(jīng)懵懂的少年慢慢的長大了,我們的青春結(jié)束了,可!還有多少人記得曾經(jīng)那些初心呢?
最后用電影主題曲《我們好好的》作為結(jié)尾。。
你想堅強,我可以讓,你要逞強,我陪你裝。
【第三篇】
看完《少年的你》,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人是什么時候從少年變成大人的呢??
《少年的你》里的鄭警官對年少的陳念說:“長大這件事,就像跳水,閉著眼睛往下跳就是了。”?
在我看來,鄭警官盡管是個世俗意義上的大人,但更確切地來說,他是一個介于少年和成人之間的“半大人”——一方面,他熬過了青春期,畢業(yè)上班,有一份職業(yè),認真工作,獨立生活,情緒平穩(wěn),看起來就是一個很合格的大人;另一方面,他還懷有赤子之心,看到不堪的事物,也會下意識地想要逃避,不去看,“因此愛上了睡覺”。正因為鄭警官身上存有少年和成人的微妙混合,所以他才會眼睛里摻不了沙子,看到不公平的事情,不想明哲保身,而是想要當撼大樹的蚍蜉。陳念受到校園欺凌而報警之后,鄭警官是真切地想要改變這種不公平,保護弱者。 然而,現(xiàn)實社會的殘酷和復雜程度遠遠超出鄭警官的能力范圍。欺凌陳念的主犯并沒有得到應有的懲治,只有沒甚背景的小嘍啰被趕出學校,欺凌仍然在持續(xù),并且愈演愈烈。?
鄭警官對此是心懷歉疚的,然而他能做的,也非常有限。 某種程度來說,這部電影里,經(jīng)歷成長的陣痛的,不僅僅是少年陳念和小北,還有那些看似早已經(jīng)長大的成人。影片結(jié)尾,鄭警官堅持查清真相,讓陳念和小北坦白案情自首。鄭警官的前輩對他說:“一個好學生,一個小混混,硬是被你都拖下來。你成熟了。” 一個半大人走向成熟的過程,同樣也是煎熬的。因為他曾經(jīng)是少年,明白年少時的無助和孤立無援時的執(zhí)拗和沖動,所以才更執(zhí)著地要竭力把少年從謊言鋪就的路上拉回來——坦白雖然要接受沉重的懲罰,但可以讓少年真正面對真實,真正地承擔后果,才有可能再次出發(fā),否則在謊言的路上只能越走越遠。 從這一點上來看,鄭警官確實是像前輩說的那樣“成熟了”,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也仍然很吃力地走在一個“半大人”的路上,因為他又“困了,睡覺去”——總有一些時刻,會感到疲倦,想要睡去,在夢里,不用管自己是成人,還是少年。
另外,這部電影讓我難過的點太多。欺凌別人的人很可惡,而讓人難過的是作惡者本身同時也可能是另一種暴力或缺失錯位的受害者——欺凌同學的魏萊,也是畸形的家庭教育的受害者,第一年高考失利后其父親一年沒理她,其成長環(huán)境之畸形可見一斑;欺凌團體里的一個小嘍啰女生,其家長的處事方式也是粗暴而殘酷;而學校內(nèi)外沉默的大多數(shù),可能是最常見也最不露骨的平庸的惡。一種惡引發(fā)另一種惡,惡的循環(huán)和交錯,讓人有巨大的無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