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光抓走的人》觀后影評精選三篇
【第一篇】
在特輯中,李誕妝前妝后對比和巴西焗油等畫面,也使整支特輯彩蛋更具詼諧輕松感。而“還有哪些人會被光抓走呢?”則引發(fā)觀眾濃烈興趣:“這支特輯該不會是個連載?期待!”
不僅“誕式”幽默格外吸睛,李誕究竟為何能夠亮相這部電影也激發(fā)著觀眾無限的好奇心。據(jù)了解,他與電影也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在他創(chuàng)作的小說集《冷場》中有一則短篇小說《在白光后》深受讀者的喜愛,細心的讀者都留意到李誕曾在書中明確感謝過《被光抓走的人》導演董潤年,原來《在白光后》的創(chuàng)意來自導演,李誕在導演的基礎(chǔ)上沿用相同的人物名稱搭配不同的劇情,打造出別出心裁的故事。
【第二篇】
近日,由黃渤與王珞丹主演的電影《被光抓走的人》在影院上映。該片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導演董潤年的腦洞:“如果有一道神秘的光把一部分人抓走,社會的平靜與法則被打破,我們該怎么辦?” 帶著導演的腦洞,電影里的問題也得到解答,電影更傾向于愛情科幻片。
作為一部高概念的電影,制作方對生活的體驗和洞察細致入微,尤其是黃渤和譚卓這對中年夫婦,柴米油鹽早已熬干了激情,婚姻的維系更多是種麻木的慣性,卻禁不起多少審視和刺痛。他們會為了面子作假,可諷刺的是其他人也不會當真,畢竟同學聚餐時滿坑滿谷,似乎也沒誰被光抓走。愛情從來都是一種抽象、看不見,摸不著的感覺,人們也無法從行為上判斷兩人是否相愛,所以,在電影中,光就莫名成了檢驗愛情真?zhèn)蔚囊粋方法。被留下來的人不再相信自己的內(nèi)心,也不再相信自己的戀人,這是電影光作為對愛情考驗的一個存在。
相比之下,王珞丹和黃璐這條線則更加灑脫。既然男人不可信,那愛情就更不可信,人,終歸還是愛自己更多些。而再年輕些的白客、焦俊艷、那對情侶,甚至是未成年的文淇,則仍處于相信自己能把握愛情的門檻上,這道白光與其說是點醒了他們,不如說是給了他們一個預判的機會。如此多不同年齡、經(jīng)歷的人站在人生交叉點上,總有一款能滿足觀眾的代入感。雖然導演最后給出了一個回歸家庭的溫暖結(jié)尾,但顯然他更樂于在前面兩個小時里解剖愛情眾生相。
每代人對于愛情都有自己的理解,寧靜的生活因為一道白光而發(fā)生了改變。相愛的人都會消失掉,那留下的情侶還相愛嗎。電影相比也是文藝的,渤哥將小人物的苦楚演繹給了觀眾。作為超現(xiàn)實題材群像電影還是比較有驚喜的,每個角色都在同一緯度里接受愛情的拷問,發(fā)揮可圈可點,總體而言非常享受,邊看邊思考。
電影設(shè)定很有意思。光是上帝視角,你以為它存在。它抓走有愛的人,留下混亂不堪的互相猜忌。其實它無形,珍惜眼前,莫抓虛無。愛情除了瑪麗蘇還有諸多殘酷問題剖析。近年少見的愛情寓意電影,看完審視現(xiàn)實,思考并相信此刻擁有。黃渤文淇黃璐,藝術(shù)標配。譚卓內(nèi)放的表演方式,表現(xiàn)不俗。
一道光,帶給四條主線人物的考驗各不相同。四組人物,在一道光的陰影中各自猜忌、懷疑、傷害,光并沒有給人們?nèi)魏谓忉,它只是將人們?nèi)心最卑劣的角落揭示在眾人的目光中,迫使你去面對人性的惡,直視內(nèi)心的欲望,導演最終讓這四組人物以各自不同的方式達到了釋懷。雖然每人對愛情的看法和標準都不一樣,但愛情本身卻是永恒動人的旋律。
電影的每個情節(jié)都很真實,很直觀地表現(xiàn)了平淡生活中愛情的樣子,愛情是在不經(jīng)意間的一絲一毫的小細節(jié),愛情也是人生中大是大非的評判官,愛情很是每個人心中最深處的渴望。所以,不論事實如何,我們應永遠相信愛情!
【第三篇】
從《我不是藥神》到《過春天》,從壞猴子72變計劃到青蔥電影計劃,這兩年,華語電影屆似乎掀起了一股“新導演”熱,隨著市場擴大,優(yōu)秀的類型片導演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如今在這串名單上又能再加一個:董潤年。他來自由黃渤策劃的HB+U計劃,旨在挖掘潛力新導演和極致類型片;蛟S他并不算那么新,畢竟在很早前他已經(jīng)是一名頗有名氣的編劇。無論是《心花路放》中讓人驚艷的結(jié)構(gòu)玩家,還是《老炮兒》散發(fā)的地道的北京味兒都讓人印象深刻。也正因此,對于《被光抓走的人》,我從很早便開始關(guān)注。它講述了一個頗具創(chuàng)意的故事:中國南方的一座小城市中,生活著中年教師武文學,小混混筷子,和丈夫準備離婚的李楠等人,某天一道突如其來的光束在城中出現(xiàn),緊接著,一些人消失了。這個設(shè)定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類似好萊塢B級制作的的科幻懸疑故事,我也是抱著這樣的期待去的影院。意外的是,董潤年卻并沒有把《被光抓走的人》拍成那樣的電影,他選擇另一條相對平緩,卻更有深度和態(tài)度方式發(fā)展故事,拍出了一種華語電影從來沒有拍過的真實愛情片。人們很快發(fā)現(xiàn)消失的人大多成對,而科學家也給出解釋:光帶走的,是有愛情的人。新聞一下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因為這等于說還活著的情侶,是早已沒有愛情存在的。這便是《被光抓走的人》最妙的地方,在現(xiàn)實中,人往往對情感這件事無法精準判斷,怎樣的程度是恨而不是討厭?怎樣的時刻是快樂而不只是喜悅?沒有人能給出正確答案,因為感情是模糊的,而模糊的東西不可能被精準定義和樹立標準。但董潤年卻假設(shè)了一道有形的光,它照亮了人類無形的情感,樹立了一把絕對審判公正的達摩克斯之劍,被光抓走就是有愛情,沒被抓走就是沒有,簡單又分明。人們對待光的態(tài)度,也分成了兩派。有人被它動搖,一對怎么都要結(jié)婚的情侶,卻并沒有被光帶走,于是女生質(zhì)疑對方不愛自己,以至于男生要以死明志。李楠也是如此,她雖選擇離婚,但心里仍對丈夫存留一絲愛意,然而丈夫的失聯(lián),打散了她心中最后一絲希冀,她終于死心相信,丈夫是愛上別的女人了。他們代表的,是相信光的人,光的出現(xiàn)讓他們認為人生有了答案可尋,成為了他們生活的標尺。武文學等人,則堅決的拒絕接受這套理論。他稱他和張燕是相愛的,甚至為此去偽造證物證明,而何曉芬則認定男人沒被光抓走,即便聯(lián)系不上,也堅持是被別的女人藏起來。他們代表的,是拒絕光的人,光的出現(xiàn)打亂了他們本來運行良好的人生,所以他們不能夠承認那是真實的。于是你很容易便能看出光的真實意義:所謂光,便是信仰。人們常說中國人沒有信仰,不信宗教,流行無神論,但在《被光帶走的人》中,愛情卻成為最大的信仰。武文學也好,何曉芬也好,在光出現(xiàn)以前,他們都對自己與伴侶相愛深信不疑。也正因如此,當科學家聲稱光帶走所有擁有愛情的人時,他們無法接受是事實,因為那等于否定了他們認為生活之所以幸福,最基礎(chǔ)的東西?扇羰切叛霰緛砭鸵呀(jīng)崩塌,那便又是另一種情況,李楠對愛情的信念剛剛被丈夫的出軌擊潰,所以當光以一種新的概念出現(xiàn)時,她毫不猶豫接受了它。有趣的是,這幾個站在不同立場,態(tài)度相反的人,卻都最后被“打臉”,武文學不得不接受夫妻感情出現(xiàn)問題的事實,并重新面對。而李楠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丈夫根本沒有被光帶走,她一直篤信的,只是個可笑的誤會。這是導演對人信仰的反思:很多時候你說拼命堅持相信的,也許根本就不存在,不真實?曜颖闶亲钣辛Φ陌咐,因為畏懼,他選擇逃了一種完全背離本性的信仰,于是當新的信仰以不可避免的事實性質(zhì)襲來時,他呈現(xiàn)了強烈的自我矛盾。一方面迅速地意識到了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欲念,一方面卻極力抗拒接受,當然,最終他還是接受了?曜,李楠,武文學,都因為光的出現(xiàn),從不同方向重塑了信仰,并走向了更真實的自我。
當然也有特例,何曉芬無論遇見什么證據(jù),她的想法都始終不變,那個男人只愛我,他如果沒死一定會和我在一起,其實我們和李楠一樣,都看的出她不過在自欺欺人。但導演對她的態(tài)度卻是非批判而溫柔的。畢竟話又說回來,我們生活當中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相愛,多少人只是在相信自己在相愛呢?也許早就已經(jīng)沒了愛的激情,早就變成了另一個武文學或何曉芬。但因為面子,因為生活慣性,或者因為其他的一些原因,我們選擇麻痹,告訴自己愛依然存在,就像何曉芬欺騙自己一樣,那樣又何過之有?但也許更好的方式,仍是積極的面對問題,而不是像鴕鳥一樣視而不見。若是沒有這道光,武文學和張燕一定會走向離婚,他們之間的感情早已經(jīng)搖搖欲墜,可因為武文學在感情的慣性中沒有發(fā)覺,始終盲目相信他們是一對恩愛夫妻。若沒有這道光,筷子可能仍無法直視自己的感情,可他又能欺騙自己多久呢?是光讓他們獲得重生。黃渤和譚卓的演技十分優(yōu)秀,塑造了一種中年危機的夫妻間不再親密,卻又還想維持體面的緊繃感。黃渤在辦公桌前忽然的崩潰,向同事傾訴心事,黃渤離開家時,譚卓手足無措的站在客廳當中,諸如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片段還有很多。王珞丹和白客也打破了自己的一貫形象,尤其后者,把筷子這個混混角色演得十分生活化和真實。有的電影能用幾個詞匯高度濃縮的概括,但《被光抓走的人》卻不行,它太復雜,也太多義了。它有著在華語電影中少見,像《她》一樣的高概念設(shè)定,它觸及到愛情最虛偽,也最殘忍的現(xiàn)實,它撕掉層層假象,導演用鋒利的達摩克斯之劍刺開生活,讓觀眾和角色一樣同時遭受了光的審判,讓每個人都會忍不住問自己,我是愛著別人的嗎,我是被愛的嗎?我或者那個人的話,能通過考驗嗎?我想答案未必那么重要,電影的最后大概有一段這樣的臺詞:光是什么我們不清楚,但它能帶我們更好的了解自己。這也是導演在表達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以你的方式定義和相信愛,便是最好的人生。《被光抓走的人》,值得每個對愛迷茫,又試圖相信愛的人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