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重門》有感
讀寫簡介:《三重門》這本書已經(jīng)出版多年了,我才有機會讀它,可見韓寒所說不假。韓寒的長篇小說《三重門》剛一問世,就引起了社會的關(guān)注,在中學生中更是捧客如云。讀了這部小說之后,我為韓寒豐富的學識與超時代的文學素養(yǎng)深深折服,更為他勇于批判中國的應試教育的的勇氣而折服。
作品簡介:小說主人公叫林雨翔, 初中就讀于小鎮(zhèn)上唯一一所重理輕文的中學,他自小就在他父親層層設防百密多疏的古文灌輸下,,在小鎮(zhèn)上享才子之譽。年少輕狂加性之所近, 他終于在作家兼語文老師馬德保的惺惺相惜下進入校文學社, 并進而在文學社組織的周莊旅游中, 意外有了兩大收獲: 一是以一篇七拼八湊的游記文章獲得了某個可疑的全國作文大賽的一等獎, 這也成了他以后在現(xiàn)行好學生標準下唯一可以炫耀的資本; 二是在這個過程中,認識了為之魂牽夢繞的同校女生Susan,,生活頓時有了寄托有了色彩。無奈中考臨近,多門課程需要惡補,Susan 也激勵他好好努力,并說三年后清華園相見。經(jīng)過林父林母幾萬塊錢紅包的努力,林雨翔最終竟以體育特長生的身份跌跌撞撞進入重點中學市南三中,但Susan,陰差陽錯地卻以三分之差與市南三中無緣。擠進高中后,林雨翔諸方面都遭遇困難,學習每況愈下,周邊缺少朋友,體育本非特長,社團活動也游離邊緣。就在這時Susan告訴他,她是特意為了他才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市南三中的錄取通知書,卻沒想到他如今竟是這個狀態(tài),遂提出分手。百般交困下, 林雨翔觸犯校規(guī),面臨處分,又怕家人責問,遂萌發(fā)出走的想法,可這就像是小說最后打的比方,手攀住一塊凸石, 腳下是深淵,,明知爬不上去,手又痛得流血不知道該放不該放, 一張落寞的臉消融在夕陽里……
讀后感想:我認為小說的故事和情節(jié),就正如韓寒在后記中說:“得很坦率,內(nèi)容空洞, 主人公基本上沒干什么事, 就這么渾渾沌沌過著。”但這就是生活。盡管情節(jié)不曲折, 但小說里的人生存著, 活著, 這就是生活。林雨翔是文本中渾沌生活的行動者角色, 是感性具體的, 而韓寒的講述則是在此之后的反思和重新組織, 是理性普泛的, 兩者之間正具有相互交疊相互層深的效果。且看小說中的兩個妙喻, 如說到鎮(zhèn)上中學大興重理輕文之舉時, “語文課立馬像閃電戰(zhàn)時的波蘭城市, 守也守不住,一個禮拜只剩四節(jié)”;說林雨翔上了高中突然接到一封信, 想到“原本初中里交的朋友全然沒有消息, 似曾有一位詩人或哲人打比方說距離如水, 那么朋友就是速溶的粉末, 一沉到距離這攤水里就無影無蹤,今天竟有一塊粉末沒溶化完, 還惦著他, 怎么不令人感動! ” 這些妙喻要說到有類錢鐘書,語氣格調(diào)相類,,不過語言的來源和組織則有別: 錢鍾書是學者式的,韓寒則屬于青春時期特有的才高氣傲。像不少人所認為的,林雨翔身上帶有韓寒的影子,甚至干脆就是韓寒的自傳,這又不免是把藝術(shù)的虛構(gòu)世界和現(xiàn)實的真實世界相混同了。作為小說的主人公,林雨翔身上有沒有韓寒的影子是一回事, 而以他來構(gòu)筑特定的藝術(shù)世界則是另一回事。林雨翔的所見、所歷、所思、所感固然是主要的結(jié)構(gòu)和線索,在此之外則還有一個高高在上君臨一切的觀察者兼講述者的聲音,洞悉著故事里人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左右著作品的基調(diào)和色彩。這個聲音操持著類錢鐘書式的語言,冷靜深邃,機智巧妙,甚至不乏種種有意為之而來的尖銳刻薄,從而使渾沌的生活時時處處變得更加意味深長,既使之清晰分明,又使之呈現(xiàn)出屬于青春自我的調(diào)侃和詼諧。所以,即使說到韓寒和林雨翔之間有某種聯(lián)系的話,這種聯(lián)系也同樣體現(xiàn)了不同的層次,林雨翔是文本中渾沌生活的行動者角色,是感性具體的,而韓寒的講述則是在此之后的反思和重新組織,是理性普泛的,兩者之間正具有相互交疊相互層深的效果。且我們看到的諸多人物在這種機智語言的調(diào)侃下多多少少都被類型化被距離化了,如家長的不學而有術(shù),對于孩子的愛心只在考試的關(guān)頭才充分萌發(fā),頗有批評家的風范;如老師無論有沒有學有沒有術(shù),只要教導學生得分有方,儼然也是專家,所謂名校呢,只有規(guī)章制度、各種勾心斗角的爭奪卻不在少數(shù);還有幾個好學生,唯老師之言是從,眼中除了課本還是課本,這個世界倒也變得簡單
而純粹了。于是,語言的機智乃至刻薄強化了種種的張力關(guān)系,消解了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諸種觀念和判斷。小說結(jié)尾林雨翔那個落寞的身影也便讓我們回味不已。其實,我覺得《三重門》這本書適合大人去看,尤其是那些教育部門的權(quán)威,那些有免費好車的人,希望他們從中能得到一點毒害。學生呢,最好不要看《三重門》,看了你們會更叛逆,會被遺毒,當然,如果非要看的話,還是先看看我這篇偽書評,得到免疫保護后,再去看《三重門》。 總結(jié):在我看來這部小說最受人們關(guān)注的莫過于教育制度批判 的話題,說是獨立、反思也好,說是叛逆、偏激也罷,確實在某種程度上已經(jīng)構(gòu)成了“80”后的一種形象和一種思考的方式。相對于張悅?cè)灰呀?jīng)回歸主流文學之路。相對于郭敬明在商業(yè)化的軌道上飛揚乃至幻化某種青春的激情和想象,《三重門》用它的冷靜和機智,講述了自身的生活,并使這種生活成為了和現(xiàn)實常規(guī)相對待的不容回避的層面,這就像韓寒在《三重門》扉頁中所寫到的, 他“注定要扮演不安分且引人注目的角色” 這個角色無論精彩還是無奈,畢竟我們更為坦率直接地面對了青春的話題, 進入到這個青春的世界之中。
「標簽: 三重門讀后感」